|
5#
楼主 |
发表于 2015-9-7 05:53:43
|
只看该作者
自学乐理心得(5)
我以前有个帖子《关于复拍子,我们搞错了?》,不知为何,反响不大。今天孩子学习《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曲第12条》是复拍子8/9拍子,我再查找了一些资料,对此理解更深刻了。
以李重光为代表的乐理教材,“单拍子”表示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也就是没有“次强拍”),而“复拍子”则表示每小节不止一个强拍——即一个单拍子反复连缀的产物。譬如2/4是单拍子,则4/4、6/4等是复拍子;3/4是单拍子,则6/4/、9/4等是复拍子;依此类推。据行家说,这个理论和所有中国大陆独有的音乐理论一样,找不到任何来源,不知道是前苏联舶来品还是中国理论家拍脑袋胡诌。
国际主流音乐理论显然对此有不同看法。根据《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单拍子(Simple Time)指一小节内每一个律动都被均分为两份,即2/4=(1+1)/4=[(0.5+0.5)+(0.5+0.5)]/4(每一个律动——“1”——被均分成“0.5+0.5”两份);而复拍子(Compound Time)则指一小节内每一个律动都被均分为三份,即6/8=(3+3)/8=[(1+1+1)+(1+1+1)]/8(每一个律动——“3”——都被均分成“1+1+1”三份)。这种解释与英文维基百科一致。
这里有一个问题,在6/8中我们认为有两次律动而非六次,实际上它是把2/4中每次律动三等分而得来的,6/8应当等价于每拍都是三连音的2/4。因此这个理论其实附带了一个推论:分子为3n(n为大于1的正整数)的节拍,其每小节律动数默认为n,譬如我们默认6/8=(3+3)/8(2次律动)而不是6/8=(2+2+2)/8(3次律动),依此类推。这就比国产“复拍子”定义更加完满,因为从国产理论无法直接推出为什么6/8中的“6”必须拆分成“3+3”
国产理论认为4/4是由两个2/4连缀得来,因此为复拍子;国际理论则认为4/4的每次律动都分为两份而非三份(分成三份的话则应当记录为12/8拍,即(3+3+3+3)/8),因此为单拍子。
如果在复拍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复杂化,再把每个律动均分为三份,则会造成巨大的分子与分母,这给读谱带来了麻烦,所以往往会借助三连音记谱的方式加以简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11第二乐章中就把实际上是27/32的复拍子用三连音简化成了9/16。
理解单拍子和复拍子的关键,是把单拍子的每一拍(准确地说,应该叫每一个律动)理解为1拍=1/2拍+1/2拍,类似全音=半音+半音,这个好理解,我们打拍子时也经常这样拆分的:“1嗒、2嗒”、“11、22”。那么,复拍子呢?是把每一拍(准确地说,应该叫每一个律动)拆分成:1拍=1/3拍+1/3拍+1/3拍,相当于三连音。
对于国产理论和国际理论的分歧,有一个华人传教士在他的音乐教学视频“宋大叔教音乐”中有所提及,并支持国际理论而否定国产理论,我曾经在流行钢琴网和本论坛加以简介,可惜没有引起反响,网上也没见展开讨论。中国大陆特有的音乐理论,有些跟国际脱轨,如钢琴的“断奏”,据钢琴大师刘诗昆考证,国际上是没有“断奏”的说法的(参看我另外转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