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之前家长应该知道的 经常听到有家长抱怨,自己吃辛吃苦为孩子创造条件学琴,钢琴也买了,老师也请了,可是孩子学了一段时间却不想学了,从此学琴之路半途而废,钢琴成了摆设;另有一些家长常常抱怨:“当初让女儿学习钢琴,是想让家里多一些欢乐,没想到有了钢琴以后,家庭气氛反而紧张起来了。” 殊不知,学钢琴有多难!家长自己不弹不知道,试弹一下就会明白要学习这门技术有多么的复杂,有多么艰辛!学钢琴之前家长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不是盲目跟风,应让学琴成为水到渠成之事。 学习钢琴和学习其他乐器一样,是学习音乐的一种手段,而钢琴是打开音乐之门的最好的启蒙乐器。音乐就像语言,有“听、说、读、写”的过程,弹琴是属于后段“写”的步骤,错过前面三个步骤,那“写”起来就相当困难。那么,家长在孩子学琴之前,该做哪些准备呢? 一、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孔子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明智的家长应懂得用有效的方式引导孩子享受学习、渴望学习、成就学习。 0-6岁是大脑开发的最好时期,这一阶段接收到的信息是以后人生道路的重要承载和积淀。因此,爸爸妈妈因从胎教开始就让孩子接触世界名曲、经典音乐。这一阶段,妈妈在听的同时孩子在妈妈肚子里也在听,喜爱音乐的习惯从这里开始起步了!孩子起床时可以伴随着起床音乐,睡觉之前倾听催眠音乐,吃饭的时候有进餐音乐,画画、游戏时也有柔和优美的音乐伴随其中,生活里充满着和谐的音乐美······孩子对音乐是耳濡目染的,美妙的声音、经典的旋律在孩子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后在弹琴中如果接触到,他就会非常乐意去研究,去弹奏和演绎(推荐cd《爱和乐》)。 到了孩子2周岁以后,就要让孩子经常听听儿歌,唱唱儿歌,家里来人就可以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熟悉的歌曲,唱歌时还可以加上孩子自编的动作,边唱边跳,这样可以锻炼胆量,增强自信。另外,要鼓励孩子跟着音乐跳舞,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边跳舞一边做游戏。比如听到一段欢快的音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和着欢快的节奏又蹦又跳;接着又来了一段抒情的音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模仿蝴蝶扇动着翅膀翩翩起舞;又如听到一段雄壮的如军队行进的音乐,家长就可以和孩子模仿军人的样子一起昂首挺胸向前行进······ 通过这些方式让孩子感知音乐,在音乐的世界里驰骋、遨游······(推荐教材:《我和音乐做游戏》;《儿童古典音乐欣赏》(林华讲解)) 到了三周岁就可以接触初步的音乐知识了,比如说初步了解五线谱的知识,家长可以购买有趣的儿童认识五线谱的教材(推荐教材:《音乐的故事》,分为三册)。或者带孩子上上奥尔夫音乐课,参加舞蹈、歌唱或者绘画的兴趣班,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接受到初步的音乐专业知识,并感受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相通之处,这样会使他日后的弹琴更具有生命力。另外,在生活中多给他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使用剪刀、捏橡皮泥、摘菜叶、拼乐高,多多动手到时候就是一个非常好教的学生。当然,如果你真是介意现在的状况,何不就让孩子握着球弹琴,握着球的手就是好的手型。 (非常推荐始创于台湾的美育音乐舞蹈机构的早教课)
二、培养孩子灵敏的听觉 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培养耳朵灵敏的听觉、建立正确的音高概念是打开音乐之门的第一步。 在孩子一周岁的时候,家长就可以自制乐器,比如在不同的矿泉水瓶子里放上大米、绿豆、黄豆、沙子等等,让孩子听辨音色的不同。还可以把吃完的奶粉罐当鼓,找两个木棍当鼓棒让孩子敲敲打打,自制打击乐器。有条件的家庭如果家里有钢琴、电钢琴或电子琴之类乐器的,可以让孩子跟琴先记住标准音la,即小字一组的A,然后听记中央C这个八度即小字一组的do,re,mi,fa,sol,la,si,do’,从单音、双音到和弦,然后可以听旋律片段,节奏模仿等等,慢慢加入变化音级(推荐教材赵方幸编著《乐理视唱练耳教程》)。 这里推荐几个小雨老师自编的提高听力的小游戏: 游戏1.听辨音高: 选择三个音,刚开始可以把音高的跳跃拉大一些便与听辨,如1.3.6,让孩子先熟悉一下。落音在1,孩子做敲门的动作;落音在3,孩子做小鸡吃米;落音在6,孩子做小青蛙跳 爸爸弹,妈妈和宝宝比赛做。反复来玩,可以让宝宝弹充当小老师。(大家可以根据自家宝宝的特点做相应的调整)。
游戏2.和声音躲迷藏(听辨音色): 初期:爸爸妈妈和宝宝,躲迷藏。 爸爸妈妈手里拿一个响物,相距较远的对坐 ,宝蒙上眼睛,寻声找到发声的是爸爸还是妈妈。 中期:爸爸妈妈各拿一响物, 在蒙宝宝眼睛前让他分别听两种声音的不同,比如沙沙小雨声(用矿泉瓶子装绿豆)和打蚊子声(击掌),让后让他找雨婆婆(妈妈饰)或者帮爸爸打蚊子 后期:让宝宝在多种音色的情况下,对指定音色的响声做反应。
也可以让他在强弱中作选择。一方发出凶狠的强,一方发出温和的弱。 在加难度就是:凶狠的强(低沉的强)和感叹的强(音调高的强) 在声源上选择很多,任何生活中的声音都可以,不需要刻意购买,在力度大小上也可以大做文章, 但是不要将辨别强弱,和辨别那种声音同时在一次游戏中用。孩子比较容易晕,越强化专项越容易出效果。一次只选一个方向,一个时期多做一个方向的游戏。 声源:击鼓、摇绿豆瓶、敲击盒子、模仿动物叫、敲门等等都可以。
三、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判断孩子是否能上钢琴课了,最重要的是看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多长了,能否安静地坐下来,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这个注意力集中的培养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我看了很多音乐家的传记,大多音乐家出生于音乐世家,所以家庭音乐氛围浓厚。比如大提琴家马友友,他的父亲从他三岁开始给他上音乐素养课,刚开始每次只上五分钟,然后以后每次再加时间,慢慢变成10分钟、15分钟,一段时间以后可以上半小时的课了,再过一段时间,当然也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就可以上一小时的课了。我以前碰到一些家长,从来没在家里给孩子做过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就过来上钢琴课,结果三四岁的孩子根本坐不住,甚至钻到钢琴底下躲起来,家长就大怒,要打孩子。其实从这件事情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孩子的任何不良的行为根源在于不当的家庭教育,当家长看到孩子犯了错误,首先不应该责怪孩子,而应自我反省。 那么,在家里父母如何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呢? 1、给孩子定出合适的规矩,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学习都很有规律。孩子放学回家以后要完成哪些事情,比如画一幅画,阅 读一本书(幼小的孩子当然只是看图,完成一个积木作品、拼一幅拼图,欣赏一曲音乐,下一盘棋),反正定好做这些 事情的固定时间,不要改变,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活动时间表,严格按照此表执行。在幼儿时期,需要父母陪伴做这些 事情,保证幼儿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不被打扰。 2、在家里营造出一个适合孩子专心学习或集中精力做某件事情的氛围。比如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家长也一起阅读,开一 盏护眼灯,放一段抒情而宁静的轻音乐,全家聚拢在一起看书,安安静静的氛围有助于孩子心情平静,专心致志做一 件事情。 3、避免在一天之内连续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太多的学习活动,这种不停片刻、纷杂的活动不利于孩子大脑的生长发育,精 神更不容易集中(安排两至三种即可)。另外,在给孩子安排有规律的作息表的同时,也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睡 眠不足也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 弹钢琴同时也是一种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所以民间流传一种说法:“钢琴弹得好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定不会差”,其实弹钢琴更多地不光在于智力的开发,而在于好习惯的养成。很多成绩好的孩子不一定智商有多高,但是他一定养成了很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上课时思想专注,这是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
四、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钢琴的特点在于上手容易,但是越学越难。很多学钢琴的孩子一开始都颇有兴趣,而且进步很快,很有成就感。但是随着曲子越来越难,弹奏技术越来越复杂,枯燥乏味的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把孩子的兴趣都磨没了。此时家长着急上火,动辄打骂,孩子一甩手不干了,我不学了!几乎所有的学琴家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为什么学琴? 有很多家长都激动地说:为了提高素质。而孩子们却说:只是因为好奇心。我觉得孩子是真实的。学习钢琴的核心,是对自己性情的修炼和收敛,是一种教养,文明世界的产物,它的过程更像是信徒跟随信仰而提升自己,因此野人可以唱歌,但是野人弹不了钢琴。对待钢琴学习,孩子可以把它看得很轻松,这样非常好,但是家长就需要把它看得长远一些,当孩子好奇心已经被重复的练琴工作所磨灭的时候,他们就会抗议,没有思考妥当的家长就会惊慌失措。 学琴之初我们可以抱着好奇之心和试探之心,但是好奇心一过就不学了,那还不如我们一开始就不要选择学琴。就像结了婚就不能随便离婚一样,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琴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当好奇心过去以后我们如何对待?当然应该选择坚持,而坚持就必须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要做到这一点的首要条件是父母亲必有一方关注孩子的成长,如果双方工作都很忙,或是直接扔给老人带的家庭建议不要让孩子学琴。老人往往比较溺爱孩子,老人带出来的孩子一般性格懦弱,受不起挫折。 有些琴行或琴校宣传,只要把孩子送过来,教陪练琴一条龙服务,家里也可以不用买琴,父母不需要陪练了,乍看起来很吸引人,省了父母多少事情,不负责任的父母往往会选择把孩子送到这样的琴行或琴校去。殊不知,这样能学好琴吗?四五岁的幼小孩子,如何辨别老师的教学水平?陪练的认真程度?最关键的是幼小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在学习钢琴这门纷繁复杂的技艺时,孩子需要和父母一起共同经历学琴的风风雨雨,分享学琴的欢乐,承担学琴的痛苦。当孩子面对困难,学不下去的时候父母要想方设法鼓励、激励孩子将学琴之路坚持走下去。建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培养完整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父母的意志决定了孩子的意志。但凡学琴能坚持下来的孩子都是有超强的意志力的。
五、提高家长自身修养 钢琴考验的不仅是孩子的教养,更是家长的修养。家长的眼界和修养,决定了孩子的前景和教养。 学音乐追求的就是爱与美,任何违背了这条原则的学琴过程都是不可取的。然而,在追求爱与美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在孩子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过程中得不到解决,于是乎,家长把这种情况的发生归结为孩子练琴不用心、不认真,大为光火,动辄打骂。问问小小琴童们,很少有孩子没为钢琴挨过打的。于是乎,带着美好的期盼,努力给孩子创造条件学琴的家长惹得一身“压迫孩子童年”的骂名,仿佛是钢琴毁灭了孩子的游戏时间和家庭的和谐。 因此,我希望家长在打算给孩子学琴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钢琴不是一件大玩具,想玩就玩,想丢就丢。 在学琴之前与孩子充分沟通,认真坦诚地说学琴有乐有苦,尊重孩子的选择,他们就会全力以赴。尊重他们,把他们当做一个即将成为成熟个体的人,他们就会从中的到成长的力量。 孩子跟钢琴时间久,就必然会产生很多情绪,这里也包括逆反情绪和厌倦情绪。就像夫妻之间处久了必然会有争执和吵闹,这都是正常的。很多孩子是愿意学,但是不愿意练。想享受快乐,但不愿意负担责任。这是生命的课题,并不仅仅是练琴的问题。家长与孩子有互动式的探讨将有助于他解决问题和做决定的能力。在问题当中了解他是否式遇到挫折?挫折点在哪里?是否是曲目不好听?还是没有正确的练习方法导致曲子结结巴巴无法有成就感?还是老师上课的态度?再来也有可能是来自父母亲的压力。一般来说与孩子沟通与老师沟通,父母亲由监督者变成支持的人、欣赏的人,相信一定是可以克服的。当然,这个亲子、老师之间的三角习题是经常要演练的。轻松一点,带一点创意,正面思考相信一定会跨过问题。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耐心的引导,这不是请几个陪练就能解决问题的。父母对孩子内心的关注远胜于对他们“成就”的关注是一种真正的爱,这种方式会更有效。在现在这个浮躁的功利的社会里,钢琴教育更应回归成为“心灵教育”,这样孩子才能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 最后,希望全天下的琴童家长都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美育曾老师的这句话“音乐是生命教育素质教育,走得远远比走得快重要”。音乐对孩子来说,是富含生命的动词,而非存在于脑海中呆板的知识名词。他们比成人更能活出音乐,期待父母与老师们,勿以有限的经验与知识,来指挥孩子无限发展的乐章。让音乐伴随孩子成长,父母不要成为那约束孩子的节拍器,而要成为乐曲结尾的掌声,不论他错多少音! 因此,已经学琴或将要让孩子学琴的父母,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的修养。希望有教养的琴童父母得到真正的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