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华钢琴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钢琴学习
查看: 495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解:作曲家要注意入声字了!

[复制链接]

549

主题

239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4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6 23:4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乐只 于 2015-10-27 10:46 编辑

      最近我听昆曲专家、满清遗少张卫东先生吟唱孟浩然《春晓》,觉得他在“花落知多少”的“落”(入声字)上处理得很好,颇有国子监(明清大学)和监生(大学生)风范。当下国学热,很多国诗国文的吟诵根本不靠谱,胡乱哼哼,张卫东是比较正宗而严谨的。
      由此想到给国诗(古典诗词)谱曲,没有国学基础的作曲家,知道不知道古四声的“入声”呢?是否知道入声字?如何处理当今已经消失的入声字?
      入声是古四声非常特别的声调,短而急促,比去声还要短而急促,现代汉语拼音(普通话)已经消失了,归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声,这给国诗朗诵带来极大的麻烦,朗诵者如果把入声字拉得长长的,根本不符合原诗原意;我想,谱曲也应该是这样,把入声字用全音符、二分音符、延音、附点,都是不妥的。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谱曲者很多,我首先找来最著名的版本,由台湾著名音乐人梁弘志谱曲、邓丽君演唱的版本,还有不知名的作者,基本上不知道入声字为何物,在乐曲处理上值得商榷。不过,还真有一个版本处理得很好,请看我用绿色圈出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9

主题

239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43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0:29:15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理解,一家之言:给古典诗词谱曲,如同吟诵,还是原汁原味好。比如用民族五声、入声字要短促。尤其是入声字,古人作诗填词时是有考虑的,还有诗词押入声韵。假如让苏轼听到梁弘志版本,至少在听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时会大吃一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6

帖子

1081

积分

管理员

钢琴老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81
板凳
发表于 2015-10-27 16:15:21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很有道理,还是陈建国曲的版本比较符合入声韵
音乐教育是生命教育素质教育,走得远远比走得快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9

主题

239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43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00:59:39 | 只看该作者
  谱曲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简介
      作者:陈建国,笔名 陈柘。
  《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豪诗人苏轼九百三十六年前写下的不朽诗词名篇。自宋代迄今为止,是被文学界、被中国老百姓推崇备至的“中秋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和奇葩。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明月几时有》广泛流行在华夏大地,是中华民族寄托“团团圆圆”美好愿望的共同语言,也成为中华民族竞相歌咏传唱的历史名篇,产生了诸多歌曲佳作。我呢,则是感觉过去传唱的《明月几时有》,有的比较老气,有的仅适合于歌唱家独唱,都难以在老百姓广大群众中独唱和齐唱,所以流传性不尽如人意。就试图以自己这样的普通老百姓的感觉来抒发大众的感情,采用一字一音的中华旋律,特别注意谱曲寄托开明、清朗、愉悦、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感情色彩,经过破题、揣摩、构思、扣题、成章、和反复多次的修改、润色,用了一年时间适才成稿,后又小改为现稿。
  我的谱曲,以传统五声调式为旋律核心,以汉语普通话为语音基础,以通俗流行歌曲风格为基本形式,强调美好、愉悦和颂扬幸福生活的感情,表达对亲朋的思念,对团圆的讴歌。美好的旋律一字一音,愉悦动听;歌曲自始至终突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主旋律,主题乐句循环反复,人们可以唱出对健康、平安、团圆的祈祷和祝愿;唱出对家家美满幸福的憧憬和祈盼。齐唱、独唱、男女声对唱效果都不错,容易广泛流传。特别希望能够由著名歌唱家来唱响。(拙作还有二重唱与四部合唱曲谱,可供专业艺术合唱团修改演唱,相信会有很好的流传性。希望拙作合唱版也能尽早得到专家的关注指导。)
  “古道沧桑烨烨心,天涯桑陌殷殷情”。本作品获2011年7月《五洲杯》音乐作品征评活动“铜奖”。本人因《腾飞的青藏高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老同学》三首作品同时获得金奖、铜奖、优秀奖,于2011年7月被吸收加入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
  撰稿人 陈建国,笔名 陈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9

主题

239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432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01:05:17 | 只看该作者
cherrylee李老师 发表于 2015-10-27 16:15
说得很有道理,还是陈建国曲的版本比较符合入声韵

从陈建国的自述,他以普通话为语音基础,看来他是歪打正着,其实并不知道入声字。另外,他将入声字放在第四拍弱拍,减弱了入声字的效果,也能证明他不懂入声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作曲家丶指挥家丶儿童音乐启蒙教育家

Rank: 8Rank: 8

积分
37123
QQ
6#
发表于 2015-11-1 01:12:25 | 只看该作者
乐只 发表于 2015-11-1 01:05
从陈建国的自述,他以普通话为语音基础,看来他是歪打正着,其实并不知道入声字。另外,他将入声字放在第 ...

很需要乐只先生给大家讲讲课!
http://www.xici.net/b1284488/
人人都是天才  只要用心培养
汉华钢琴学堂  天才儿童搖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华钢琴网 ( 苏ICP备15057595号-1

GMT+8, 2025-4-20 01: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