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华钢琴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钢琴学习
查看: 613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钢琴弹的好就一定要报考音乐学院吗?

[复制链接]

548

主题

2390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20:1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乐只 于 2015-9-10 20:55 编辑

钢琴弹的好就一定要报考音乐学院吗?
中央音乐学院   李老师
    钢琴弹的好的学生要不要考音乐学院?最近常听说一些老师、学生、朋友们在议论学音乐的孩子该考什么大学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从小学习音乐并且已经有了不低的水准,而且文化课的成绩也非常优秀的孩子,当他们面临高考的时候,是报考专业音乐学院还是去报考综合性(名牌)大学,似乎就成了他们两难的选择,酿就了不同的苦酒,甚至会使他们后悔一辈子。
    有位很著名的钢琴教授,他有个学生从小就跟他学习钢琴,这个学生很爱音乐,且有很好的音乐天分,还得过不少奖。属于琴弹得非常好,能力也很强的好学生。17岁时,这个学生面临了高考的选择。她本人和她周围的人都觉得应该报考音乐学院,同时她的文化课和钢琴都学得非常优秀。但她也不想放弃报考重点大学的机会,她希望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希望给自己多一些机会。她在是考音樂學院还是考一所重點大學的問題上犹豫了很久。为此,她的家长还专门带她来到北京,请教专家。后来听说她还是放弃了音乐学院,最终如愿以偿的被清华大学录取。现在她业余时间还在坚持弹钢琴,也会抽空找老师上钢琴课。有机会还会去参加一些演出。她的专业学习也很不错。
    我个人也很赞赏这个同学的选择。因为如果琴弹得好,考上了音乐学院当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音乐学院里学的知识可能会相对单一。如果能考到一所好的综合性大学,又能读到一个自己喜爱的专业,业余时间仍然可以继续学习音乐,那是一件更好的事情。其实,世界上有许多例证都可以说明,即使是在音乐上取得十分显赫成就的人,也未必一定要上音乐学院。比如第九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的获得者ChristopherTaylor, 获得这个奖项时,他是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的学生;第十届范· 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Jon Nakamastsn, 他的身份是高中的德语教师,他们虽然都没有就读于音乐学院,但是他们在音乐上的能力仍然征服了所有的评委,他们的得奖就更加让人钦佩。同时也说明对于有天赋的人来说,业余学习音乐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美国有很多人都是从小弹钢琴,他们一直弹到高中毕业。但在读大学的时候,他们却选择学习其它专业。有些学校里设有音乐的选修课,于是就会有很多学生在学校选修钢琴。
    在美国杰出的音乐家中也有许多并不是毕业于音乐学院的。他们是在读完其他专业以后又回来继续从事音乐演奏的。这样的演奏家,他们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经历比起直接从音乐院校毕业的音乐家要丰富得多,这些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音乐家是很重要的。这些技术之外的因素无形中会对他们的音乐产生很大的帮助。比如大提琴家马友友就是哈佛大学人类学专业毕业的。也有一些学生,他们在报考大学的时候选择学习音乐专业,是出于为得到奖学金(因为演奏专业比较容易申请到奖学金)。当他们读到大三或读研究生的时候再转到其他的非音乐专业,而是选择在大学期间学习更丰富的知识。当然,做这种选择对于文化课不太好的学生恐怕就难以实现了。
    在我们国内有些家长对孩子学音乐的期望值过高,以为从小学习了音乐将来就一定要从事音乐专业了。于是孩子在成长中往往对文化课重视不够。这些孩子因各种原因可能在音乐上的能力一般,而在文化课的学习方面也不具竞争力。于是他们就把考音乐学院当成唯一的出路,把考音乐学院当成赌博一样的去赌。其中就难免酿出各悲剧。我想告诉所有的朋友,全世界学钢琴的人很多,但如果把学钢琴定在想当钢琴家的目标上,其成功的概率几乎和买彩票差不多。
    如果是文化课成绩很好的学生,我认为应该给孩子多种选择,选择越多,机会越多。世界上这样的情况也很多。比如索尼公司的老总,本身就是个很优秀的音乐家,但是他选择了做实业,走上了科技的道路。当他在其它的领域里取得显赫的成就时,它还有可能从事他喜爱的音乐,而且会获得人们对他更大的尊重。如果文化课好的孩子考上大学,音乐马上就会变成它的强项,成为他百分百的特长。当孩子成为了一个优秀的科学家、金融家、经济学家的时候,他又能弹一手出色的钢琴,你也能开独奏会,你也能弹协奏曲,那大家对你的评价会是怎样?相反,如果你只选择了上音乐学院,说句私底下的话,你在音乐学院的专业再好也是应该的。如果没有了文化课的功底就等于失去了在继续深造其他学科的机会。人在上大学时年纪还很轻,对未来还会有许多的机遇和命运的选择。
    所以我建议,最好不要把路选得太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36

帖子

1081

积分

管理员

钢琴老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81
沙发
发表于 2015-9-11 10:58:08 | 只看该作者
是的,非常同意以上观点,路要走得越宽越好,知识是需要积淀的,厚积才能薄发。
音乐教育是生命教育素质教育,走得远远比走得快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6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作曲家丶指挥家丶儿童音乐启蒙教育家

Rank: 8Rank: 8

积分
35922
QQ
板凳
发表于 2015-9-11 20:38: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15-9-11 21:06 编辑
cherrylee李老师 发表于 2015-9-11 10:58
是的,非常同意以上观点,路要走得越宽越好,知识是需要积淀的,厚积才能薄发。

钢琴弹的好不一定非要报考音乐学院,报考音乐学院不一定非要报考钢琴专业。
http://www.xici.net/b1284488/
人人都是天才  只要用心培养
汉华钢琴学堂  天才儿童搖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8

主题

2390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85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2-14 06:13:53 | 只看该作者
      想起了以前转帖的这个帖子,很有参考价值。
      本地有个音乐老师羡慕的跟我说,其实他非常羡慕我,不用靠音乐吃饭,又能研究音乐、享受音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8

主题

2390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85
5#
 楼主| 发表于 2018-2-14 06:40:10 | 只看该作者
      扎实的文化课是成就艺术的基础
  金硕,非科班出身,却在刚结束的16届香港亚洲钢琴公开赛中获公开组第5名,也是4名杭州参赛学生中,唯一获奖的学生。
  说到自己学琴的经过,16岁的金硕坦言,在文化课与钢琴之间,自己从没想过要放弃过文化课,而他的指导老师——杭州泉音堂艺术培训学校的钢琴老师鲁一也认为,孩子没必要在文化课与钢琴之间作出选择,完全可以两者兼顾。
  非专业的他脱颖而出
  香港亚洲钢琴公开赛从1989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经成为亚洲地区影响深远的钢琴比赛之一。相比其他组的比赛,公开组的赛事更为激烈,参赛选手没有年龄规定,不设专业与非专业。如今在国际享有声誉的李云迪,也曾在1995年的公开组比赛中得过第三名。
  “我没想很多,就想自己能弹得跟大师一样好。”这是金硕获奖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而现在的他,已经回到学校,正准备参加6月份的中考。
  说起这次比赛,金硕说最要感谢的是他的指导老师鲁一。鲁一是杭州泉音堂艺术培训学校的钢琴老师,每周末,金硕都会去泉音堂上钢琴课。
  由于这次的比赛正逢学校期末考试,没有足够的时间练琴,他只能在赛前半个月里突击练习,“那半个月我跟鲁老师同吃同住,每天练琴时间基本在8~10个小时。”
  金硕从5岁开始学弹钢琴,每周1小时的课程,每天保证半小时的练习时间,其余时间正常上学。学了11年的钢琴,金硕说从没想过要放弃文化课,“我文化课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十名,而现在钢琴恰好是对我繁重课业的调剂。”言谈间,金硕颇为自豪。
  利用课余也能实现“钢琴梦”
  鲁一老师这次陪着金硕走完整个赛程。鲁老师是德国特罗辛根音乐大学钢琴演奏博士,曾获过巴黎斯克里亚宾国际钢琴比赛大奖。当年同样从普通高中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开始自己的音乐生涯。
  对于金硕能在正常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兼顾学习钢琴,并取得优异成绩的现象,鲁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文化课与钢琴课之间不需要作出取舍,有天赋的学生加上高效的学习方法,完全有望利用课余的练琴时间实现自己的‘钢琴家梦’。”鲁老师说,“数学、语文、历史等科目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素养,而这两点恰恰是艺术家最需要的。”
  孩子学艺术不能脱节文化课
  “孩子如果太小,的确没有必要送去专业音乐学院学习,但到初高中阶段确定目标,想要走音乐这条路,就一定要送到正规学校学习。”杭州师范大学音乐系李老师坦言,孩提时应该全面学习,而专业的音乐学院附小、附中所设的课程偏向于技能,普通文化课程反而成了辅课,久而久之,孩子会慢慢脱节。
  对此,浙江歌舞团副团长严圣民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孩子在小时候很难看出将来要走的路,还是以培养兴趣为主,而小孩子学音乐也分年龄段,比如钢琴,4周岁以前的孩子不适合学钢琴,因为孩子如果太小,手指力度不够,而声乐类则更不适合太早,因为孩子在青春期还有一个变声阶段。
  “不排除有极个别非科班出身的人,因为自身天赋等各方面原因而取得成功,但大多数之所以取得成功,走的还是一条正规的道路,就像现在享誉盛名的李云迪,同样也是科班出身。”杭州一知名中学音乐老师说。
  本文来源:青年时报 2011年3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58

帖子

118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6
6#
发表于 2018-2-14 09:35:36 | 只看该作者
转虎和虎爸的博客
答张世祥老师: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一流的音乐家?
按:张世祥老师是一位热心音乐教育的老先生。他德高望重,原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1995年退休后居住澳大利亚,继续从事小提琴教学,并在香港办有小提琴学校一所。也是韵喆的老师张靖平教授的好友。

前不久,张老在大陆多个城市推广他研究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讲座中,他再次问道: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一流的音乐家?

张老师在音乐界提出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的困惑。和钱学森老人仙逝前所问类似——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学问家?张老此问,堪称中国音乐界的“钱问”。晚辈吴骏不才,这里斗胆回答张老先生一下,偏颇之处,留待批评指正:

一、因为中国没有把音乐作为文化来学习。

我们的音乐,一度是政治的奴仆。

晚辈一直认为,音乐可以是工具,但是要看怎么用。西洋音乐,和西洋语言类似,是改造中国,帮助我国国民获得更好的思考能力和更高的审美趣味的两样工具。当然这种改造和帮助,不是要把中国历史上流至今天的东西,例如本土的文字和音乐毁掉。外来和本土,完全是共生的。历史上那些中原地区的音乐,很多也是外来的。

简单说,音乐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对发源于欧洲的西方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很肤浅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恐怕不会有世界级的大音乐家出现。

二、中国的音乐孩童大都没有全面成长


和第一点相关,我们很多国人把音乐理解为一种形式,一种技能,一种谋生专长,因此,在我们的音乐教育里,教师和家长经常舍弃孩子的全面成长,尤其是无情剥夺未来音乐家们的社会性的成长。

音乐附中里,由于各种原因,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配备没有优化。为了早出成绩,快出成绩,在国际上拿大奖,有的孩子一天练6-7个小时,完全不可能有时间学文化,学第二乐器,学作曲入门,进行各种社会交往。

人是社会性动物,音乐孩子被剥夺社会性的成长,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您和梅纽因先生有过交往,您知道,这就是梅纽因建立梅纽因学校的初衷——保护和培养音乐孩子。

我看到,梅纽因学校里,低龄孩子一天最多练习3个小时,其余时间学习所有课程:第二乐器,作曲,体育,艺术,数学,各门语言,文学,一样不缺。体育活动时间和外出社会交往时间有充分保障。每一年,未来的世界级独奏家们都要去老人院、小学为孩子和老人们演奏。我很高兴我的孩子吴韵喆也在其中,为孩子和老人演奏。他的音乐成就,我不知道会有多大,但是,我相信,梅校的孩子们正在接近音乐的本质:和他人分享。

我一直认为:全面发展才是培养人才的王道。我们一部分人把人才理解为“专才”,是建国以来打乱原有的教育体系,照搬苏联教育体系的恶果。这样说不是要否认各项教学成绩和成果,而是提醒我们在整个音乐教育的整体制度设计上,是走在一条偏斜的路上的。过去出的人才,能满足过去的需要,今天很多办法不行了,一定要改。

在梅纽因学校里,高龄孩子选修物理化学生物的比例相当高。这些孩子同时保持着对其他学科的喜爱,将来获得一份良好的非音乐或者和音乐关系不大的职业,根本不是问题,所以,孩子们也不会天天傻练,一生就是为了“搏”几个比赛。
梅纽因学校每年都有一小部分孩子毕业后转向非音乐专业学习,但是,学校还是尊重这些孩子的选择,并认为学校家长和孩子多年在音乐方面的投入是完全值得的。英国另一所音乐学校契天音乐学校的毕业生去向,我部分翻译成中文,发布在博客里,请感兴趣的人看一下。我们中国的音乐附中能否像英国的几所专门音乐学校那样——音乐校的文化课比一般学校还要好?

现在“艺术特长生”的制度设计的出发点是“文化好,有一文艺特长”,实际操作中,却是经常两面都不长,不伦不类。晚辈认为:我们高等教育里,设计“艺术特长生”这一产品,如果不是混合劣质品,也是临时过渡产品。因为在高等教育阶段再去培养综合性人才,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音乐和非音乐专业之间的选择,我认为是在大约初中阶段完成的。)

毫不客气的说,中国的音乐教育属于“提前抢跑作弊式”。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我们一些琴艺出众的孩子,手指超级快,低龄段打遍中国无敌手,国际比赛也能有所斩获,可是,稍大一些,这些孩子就会暴露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是社会交往,或者是文化底蕴的不足,自然不会在事业上再进一步。

另外,我认为中国一流的音乐家,是一个群体,需要一流的演奏家,一流的指挥家,更需要一流的新作品,来支持这些未来的世界级音乐家。作曲方面晚辈所知甚少,恕不多言。


三、音乐孩童的培养成本完全在家庭

西方音乐,是和西方慈善公益密切联系的,是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资金资助的。

反观我国,音乐孩童的所有培养成本几乎全部由家庭负担。音乐几乎已经成为“有钱人玩的游戏”。高端音乐教育和音乐普及教育,争抢十分有限的教学资源。

一方面,大部分人还没有看到——投入资金培养高端音乐人才,可以在音乐普及方面得到丰厚的市场回报。他们认为未来的高端音乐人才,会获得丰厚收入,现在随他们自己奋斗去吧,不需要社会资助。

另一方面,商业化炒作,把个把古典乐演奏明星吹捧成文艺精英,文艺贵族,极大地伤害了尚未成熟的演出市场,造成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繁荣”的假象。

由于缺少政府和社会资金长期良好的支持,部分音乐学习者过早放弃音乐,结果——即使对人才总量不产生大的影响,从长远看,也是相当不利的。

总之,中国的音乐人才培养,一部分得到了帮助,更大一部分还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每个家庭都是分散的个体,“个体主义”的劣根,在中国音乐教育中,时有体现。而克服这种“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状态,是需要我国政府借鉴发达国家对低龄音乐学习者系统全面资助的一整套办法的。

四、商业利欲正在腐蚀中国一部分音乐家的道德素养。

和其他富裕阶层类似,部分音乐家的社会责任意识淡漠。有的能经常参与公益活动,出发点却是为了个人的宣传包装需要。个人对社会其他阶层的关怀和同情较少。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自然不会成为世界一流的音乐家。

和上面第三条提到的“个体主义”关联。大音乐家可以个性不凡,但是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改开以来,商潮席卷神州,音乐家们也未幸免。
艺术和商业的矛盾,在中国从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只有很少一部分艺术家在苦苦维持艺术底线。有的音乐家,动辄到数万人的体育馆开“音乐会”,多次面对镜头宣称自己致力于“普及”音乐,做的确是不折不扣的商业事情。
有时候,这些音乐家也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慈善和公益,但是总体上看,中国的慈善——商业——音乐的良好相互支持的关系,还远远未实现。

五、中国在双重国籍上至今没有明确办法,艺术高端人才外流多于回流。
......

最后,晚辈认为:只有中国赋予音乐文化载体的地位,虚心学习外来文化加并创新,政府和社会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继续革除音乐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的弊端,音乐学校在课程师资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慈善——商业和音乐良好互动之后,中国才会产生您期待的世界一流的音乐家。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批比较优秀的音乐家,但是时机和条件还不足够产生一位世界级的大音乐家。晚辈愿意在后半生继续期待,同时继续为中国的音乐教育做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包括把自己不成熟、很偏颇的观点放在网络上供批评。请您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8

主题

2390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85
7#
 楼主| 发表于 2018-2-14 10:45:05 | 只看该作者
李叔寰 发表于 2018-2-14 09:35
转虎和虎爸的博客
答张世祥老师: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一流的音乐家?
按:张世祥老师是一位热心音乐教育的 ...

中国一流音乐家大都海外发展了,大都变成了×籍华人。大陆体制落后,活生生把所有“界”(教育界、音乐界、钢琴界、美术界……)变成大染缸、臭水沟,他们水土不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华钢琴网 ( 苏ICP备15057595号-1

GMT+8, 2024-12-23 10: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