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16-6-13 14:18 编辑
守候成长 静待花开 最近,一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引爆了朋友圈,据说把一大批70后、80后都唱哭了。“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高晓松母亲早年的金句,如今成为众人的单曲循环。其实我想说的是,回首女儿这五年多的钢琴学习过程,四个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让我深深体会到,生活的当下同样有诗和远方。 第一个是女儿的爷爷。从小到大,我父亲一直是公认的多才多艺,热情开朗。理工男擅长文学,文艺也了得。小时侯,家里就有很多卡带,只是别人家的多是流行歌曲,我们家是整盒整盒的卡拉扬、小泽征尔。无论是日常流淌的各类交响乐,还是过年时北京一众亲友的粉墨登场,都让少年的时光无比快乐。从那时起,我和姐姐就知道,音乐色彩对生活的重要。 然后是王汉华老师。因为父亲对音乐的热爱和乐于交友,让我们有幸有缘得以把女儿交给王老师。虽然现在儿子王之一的成功,为王老师造就了巨大的光环。但更能打动我的是,王老师本身的真才实学,以及对音乐的执著,没有那种被世俗裹挟的功利。他异于常人的坚持甚至固执,可能让人觉得不可理喻,比如坚持走音乐素质之路(把学钢琴改为学音乐)、坚持钢琴音准事关重大(选择音准直线)、坚持使用测音硬软件、坚持孩子颠手腕要及时解决……其实,这恰恰体现中国知识分子独特的率真,这是一个颇有古风的君子,一个值得信赖的老师。无论他对儿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调教,都体现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意义。 第三个是我的妻。作为同龄人,她本身的平和、包容,给予女儿漫长学琴道路上满满的动力。坦率讲,女儿继承了我的乐盲,初期连基本的音准都不行。最长的一次还课纪录是八周通过一条视唱。这时,妻子总会选择做孩子的靠山。她让女儿知道,爸爸妈妈会支持她,爷爷奶奶会支持她,王老师和师母也不会嫌弃她;即使这次不过,我们对她的爱永远都不会减少。后来看到一段话,才明白“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你家的这棵是腊梅,开的会更动人。”学业上的慢养并不是时间上的慢,而是不要太担忧、太着急。成长不能求一时的速度与结果,不应以当下评断,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 最后一个,当然就是女儿。一个00后的小女生,自然是家中千金,难免娇生。非主课的课外学习标准这么高,要求这么严,对当时才中班的小家伙来讲,确实不容易。即使现在,在主课不少和双休排满的情况下,每周三个晚上练琴也是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她从一次次不通过中也慢慢长大——王老师批评时不会抵触,不会太难过;知道要用眼睛看着老师,听老师点评;一遍遍枯燥练习时,再不难也会克服一下。当然,她也体会到坚持的乐趣,学校的音乐课很轻松拿满分,给爸爸哼歌时挑个错,放假过节给爷爷奶奶唱一段,都成为她小小的得意和喜滋滋的回忆。而这也正是我们希望的——现在的学习让她更好地爱音乐,爱生活。 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他们知道每种花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开花早晚不同。所以,孩子,长长的路,你慢慢地走;我们,守候成长,静待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