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乐只 于 2019-5-8 05:54 编辑
自学古琴(1)说不清的古琴律制 作者:乐只 古琴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其律制还有疑问吗?不是国产“三分损益律·宫商角徵羽”吗?没那么简单!先秦以前,据说古琴是没有徽位的,至少目前出土的楚国古琴,确实没有徽位,毫无疑问是三分损益律。先秦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古琴有了十三个徽位,问题变得复杂了。 一、空弦定音用三分损益律。古琴七根弦,各自的音高,正好体现了中国五声“宫商角徵羽”,简谱是12356。五级音阶跟主音的音高比例是:1F、9/8 F、81/64 F、3/2 F、27/16 F,第三级“角”、第六级“羽”比例很大,这跟西洋的“五度相生律”是一样的。 二、泛音是纯律。古琴的徽位,正好体现了前八个泛音列,而纯律正是从泛音列发现的,在第一级和第五级之间插入一个大三度,构成了第三级,比率是5/4,而这个第三级跟“三分损益律”的第三级81/64是不同的,第六级也不同,从27/16变成了简单比率的5/3。在听觉上,第三级81/64≈1.27、5/4=1.25,泛音略低于散音;第六级27/16≈1.69、5/3≈1.67,泛音略低于散音。 三、古琴的纯律徽位究竟是怎么回事?古琴徽位是有规律的,一分为二,得到第七徽;一分为三,得到第五徽(第九徽);一分为四,得到第四徽(第十徽);一分为五,得到最关键的第三徽1/5以及对应的第六徽2/5、第八徽3/5、第十一徽4/5,泛音全是第三级“3”音。按音则不同,第八徽3/5是“6”,得出了纯律的第六级。这就是说,一分为五实际上是纯律生律法,生出的第三级和第六级,跟三分损益律是不同的。 纯律起源于欧洲,中国古代没有纯律的说法,但是古琴的泛音分明是构成纯律的泛音列。诡异的是,既然古人发现了泛音列和纯律,为什么没有发展出和声和多声部音乐?本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把歌曲转为古琴谱,用古琴演奏,尤其是自弹自唱的古琴曲,除了古琴常见的纯一度、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我还尝试用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等于加入西洋和声,蛮有趣的。 2019年4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