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16-5-16 21:12 编辑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师班? 近些日子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好几则关于暑期里钢琴师资培训的信息,授课都是音乐学院教授或者国际赛事获奖者,内容都是肖邦练习曲或者莫扎特奏鸣曲之类的经典曲目。如果仔细观察思考中国当下普及或业余教育的实际情况,就会觉得类似这样的大师班有虚火一把、不接地气之感。何以下此判断?
据某乐器厂家及艺校统计,一个孩子平均学琴的时间为四年。四年时间里,很多人已考级到中高级,拿下九级、十级的一抓一大把。然而周广仁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说过,最好一年半或两年考一级,小学阶段考到四、五级,初中考到六、七级,高中考到八、九级,大学再去考十级或者演奏级,这是当初制定考级级别时,参考国外做法、根据中国国情、依照少年儿童及音乐学习的规律而制定的。依据统计数据和周先生的说法,可想而知,当前中国钢琴普及教育中绝大多数的琴童是什么样子。音乐学院教授或者国际赛事获奖者进行大师班讲课时,目标肯定是如何把肖邦弹的更“肖邦”、莫扎特弹的更“莫扎特”而至艺术表现的“小康”水平,而实际上那么多琴童连起码音准节奏的“温饱线”都没有达到呢。我看到刘诗昆有一次给一个已过八级的八岁小男孩上肖邦夜曲的大师课,讲着讲着,他突然停下来让孩子下台去了,转身对听课的老师说:“大家别随便让这么小的孩子弹肖邦,且不说肖邦作品中的爱恨情仇不是小孩可以理解的,即使是最起码的音准节奏都还没搞清楚呢——刚才的孩子不就这样吗?如果能把一首小练习曲中的各种因素都做到位了,也就是在连跳、速度、清晰、分句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格,那么孩子的演奏就是可以的,你的教学就是过关的。”他随手弹了一首车尔尼599的作品,一点点地示范那些基本和具体的要求。
从全国范围内琴童的年龄构成来看,肯定是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中、高中,呈一个金字塔形的比例,然而对于塔基数量最多的幼儿园、小学的孩子,我们无论在入门指导、教材编写、教法选择,还是技术判断、音乐表现、目标设定等方面,都相当缺乏关注。大师班上肖邦、莫扎特那种直奔技术磨练、音乐风格的做法,只能针对一小部分高端的学生,并不适用于大多数琴童。
参加大师班培训的学员,绝大多数都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整体情况怎么样呢?赵晓生曾说:“中国钢琴教育多年来以'考级、跳级’为代表的急功近利、虚火上升、拔苗助长、空中楼阁,其深刻的社会恶果正在逐渐显现出来。目前进入各专业院校的大专、本科、研究生,其学习经历,即使一级不跳,考出十级,也就总共弹了30首曲子。即使这30首曲子,音乐里面在搞什么,他们也实在是一丁点儿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弄明白了。这样子,一代一代学出来又去教別人,教了一大堆他的学生,不正是'毀’人不倦吗?”赵晓生举了一个例子:“近期就碰到一位弹德彪西《水中倒影》的研究生,一上来,拍子不会数,节奏没比例,层次分不清,每一个和弦都错。我理所当然地一小节一小节一个音一个音地和他'研究’起来。他却首先抱怨为什么不让他弹完。我说,你这样没有一件事情做对的,我有什么理由让你弹下去?研究生啊!弹奏与身份不相符,根源在于钢琴入门基础。”这恐怕是当前社会上青年教师的整体情况。让这些青年教师去听实际上对他们而言一知半解的内容,这样的大师班又有多少意义?
从孩子从事钢琴和其它乐器学习的目的、意义等方面来说,不论家长还是老师,都会说并不想让孩子成为郎朗和李云迪,会说是为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但究竟什么是修养和情操呢?估计很多人又不知道如何回答了。也就是说,郎朗的路子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路子,其实都是一条空路子,只不过前者更为明确实际而暂不言表,后者准确科学但难以把控而无法言表。这样一来,考级就粉墨登场、横空出世了,人人都在“耕耘必有收获”的正常心理驱使下,选择一张大红证书来证明自己钱没白花、功夫没白费。但证书的意义又怎样?虽然声讨声音不止,但细究者很少,尤其没有替代证明手段时,考级在目前就只能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了。
钢琴等器乐学习只是手段,终极目的是教育,尤其不以郎朗的路子为目的的普及业余教育,更应该凸显艺术学习之于大众的教育意义。而“教育”,是当前包括艺术学习在内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最为缺乏的。各种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的教育手段和项目,缺乏的却是“教育”,这种绕口令一般的语气所折射出来的教育现象、怪象,实在是令人无奈和痛心。多年来的大师班,都是在教育之“器”上来回变着花样举办,但教育之“道”鲜有涉及。当然,“道器”需要并重,追求“器”之效率与科学,也是任重道远,但最本质“道”的揭示与引领,更是当前所急需的。可放眼当下的各种大师班,有几个在讲“道”?其它的诸如“高三数学高考命题方向研讨会”,再扩大到其它行业里的产品推介会、经验介绍会等,中间有多少“道”呢?
拉回来说,从中国广大琴童的数量、水平、年龄比例结构,广大教师的数量、水平、知识能力组成,广大家长艺术学习的认识水平,整个社会教育氛围的风气导向,这些具体而现实的情况来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师班呢? 文 / 王群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