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为什么没有和声? 原创:乐只 首先从源头“三分损益”生律找原因, “三分损益”只能生出“12356”五个正音,没有4和7,没法完整构成每一级三度音和弦,135、2(#4)6、35(7)、5(7)2、613,只有第一级和第六级可以构成三和弦。“三分损益”还有个致命缺陷,不能生出简单比率4/3的下属音,四个偏音“变徵、变宫、清角、闰”均是比率巨大、很难精确计算长度和音高,谈何三和弦,只好在纯八度、纯五度中兜转,古琴曲的和声音程主要是纯八度,纯五度也很少,我至今没见过纯四度。 其次,发现和声的关键是纯五度之间插入一个三度音,三个音跟主音构成4:5:6的倍频关系,即纯五度插入的三度音,与根音之比是5/4,这样构成的大三和弦色彩十分丰满、明亮、开阔。只有泛音列1→1→5→1→3→5 →b7……才发现5倍频的三度音,由此得出新的律制“纯律”,把每一级的比率变得简单。如:纯律E=5/4,三分损益的E=81/64。中国在数学、物理和声学方面先天不足,不能深入研究泛音列和纯律,理论上无法产生和声,只有音程。 再次,中国民族音乐的七声“清乐”,1234567,似乎跟西洋大调音阶一致,为什么没有构成和声?从上面分析得知,此七声非彼七声,每一级的比率,除了第二级9/8、第五级3/2,其它音级的比率跟西洋纯律大调音阶不一样,特别是,4和7不仅比率不同,4也不是下属音,而是依附于第三级“角”,名曰“清角”。两个都是偏音,不能作为正音使用,谈何大小三和弦、大小七和弦,更不用说多声部、复调了。 2021年3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