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乐只 于 2016-1-30 09:01 编辑
炫耀和媚俗——央视《光荣绽放十大钢琴家》观后有感
李仲泉
最近很忙,几本书紧着要交稿。但昨天翻资料偶然看了央视的这档节目,感受很强烈,不得不停下手头工作来写这篇博文,一吐为快。
首先申明,我对这十位没有意见,其中几位我还十分欣赏,这档节目让这些“家”毫无风采。
一、炫技是主旋律。
台上的不是艺术家,而是杂技演员。选择的曲目不像是音乐节目,而是比赛现场。当然可能对于某些选手而言,他就只会弹这几首当年的参赛曲目。——如果这样是合理的,我们就没有权利计较琴童只弹考级曲目,老师只让孩子吃那些早已啃烂了的馒头了。
有人说钢琴家要有天分,从这些人的表现来看,确实有天分,不过是杂技方面的。我没有听到好的有艺术性的演奏。当然可能编导根本就没有给这样的机会。
我猜想,在编导的眼里,中国的观众根本就不是好的艺术人群,只配看杂技,自然就表现了钢琴家擅长杂技的那一面。我要为这些年轻人鸣冤,编导败坏了好的艺术家。
二、媚俗是主导风格。
不是不可以跨界。相反我认为从来就没有什么界不界,都是观念在作怪。
古典音乐与大众文化结合,需要的是超强的功底,所谓“深入浅出”,这是大师所能为。节目中我没有看到大师,没有听到有想象力的声音。
再说说那个乐队,不知道是不是音响师有问题,钢琴与乐队的配合几乎很少产生“正能量”,感觉是七拼八凑,乐队声音也是稀稀拉拉,反正配器做的不好是一定的。
用古典音乐的形式来表演大众音乐,是要让观众熟悉的音乐在这里获得新的生命,是一次全新的再生,而不是粗糙的游戏,造作的炫耀。
总结,中国从来都不缺乏优秀的人才,可是这个土壤却有问题。作为主流媒体的央视是文化领域的土壤,最近若干年没有像样的东西出来,重要的工作都是奉命行事,看来离尽头不远了。
看看那些旅欧旅美的钢琴家,他们虽然活得艰难,却在光荣地绽放自己的生命,如傅聪,如朱晓玫,如……
我们的十位,大多挂着某某大学副教授的名头,享受着稳定的收入的地位,没有生活的压迫感,若干年后,会有霍洛维茨、肯普夫、鲁宾斯坦、阿格里奇吗?——国际三流的演奏家都不会有!
当比赛的荣光退去,剩下的只能是一地鸡毛。当然,抱着那几张纸,混一辈子是没问题的。中国毕竟号称有3000万琴童,足以养活10万个这样的钢琴家。
——湖南卫视有档节目叫《我是歌手》
——浙江卫视有档节目叫《中国哈声音》
大众通俗音乐领域正在发生着革命,音乐的观念、技术、美学都在发生巨变,研究“有意味”的声音,似乎越来越精致“古典”。
古典音乐领域展现给我们的是一批“土豪”拿着过去的奖杯,在炫耀,在媚俗,表演着拙劣的音乐。
我们的两界就在用这样一种奇怪的方式融合着。
2014年9月5日7:53写于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