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华钢琴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钢琴学习
查看: 35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吃人的中国教育

[复制链接]

1382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作曲家丶指挥家丶儿童音乐启蒙教育家

Rank: 8Rank: 8

积分
3455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20:2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吃人的中国教育 [color=#999999 !important]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复制链接]
吴三桂


3
主题
14
好友
348
积分



电梯直达[url=][/url]
楼主
发表于 2012-9-22 22:54: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个高二女生,从北京的一所名校的教学楼上,在课间操时间,众目睽睽之下,裸身跳下,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历程。这则新闻,成了近日各种媒体的焦点。

但仔细阅读各种评论,人们的注意焦点是放在“裸身”,而不是“身亡”。学生自杀,似乎已经引不起大众的注意,而“裸身”却引起了各种丰富的想象。

的确,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每年有那么多的中小学生自杀。孩子们的自杀数量之多,在中国已经失去了新闻效应,大众的脑神经对此已经麻木。似乎只要这种悲剧不落在自己头上,我们就完全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其实不然,大多数有在学孩子的家庭,都有着相似和不同的烦恼,只是极端的事件万幸没有落在自己身上罢了。

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素有“小皇帝”之称的中国少年儿童如此的痛苦,以至于到了痛不欲生的程度?是不是高处不胜寒,人一旦位居“皇帝”之尊,都有一种想自杀的冲动?显然不是。据我考证,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国古代皇帝的自杀率,从来没有今天的“小皇帝”那么高。

幸运的是,从自杀身亡或未遂的“小皇帝”们稚嫩的遗书中,我们总是能够窥见大多数小皇帝们自杀的奥秘:不堪忍受学习的痛苦,以及家长和老师施加的压力。

看来在中国,文化知识,业已成了中国少年儿童的一大杀手。中国教育,实际上正在摧残着70%以上的学生。

作为一个执教二十多年的中学教师,以及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本楼主很想在此与诸位关心中国教育的网友,来共同探讨一下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孩子,从当前水深火热的中国教育中拯救出来。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或自己孩子的亲身感受,深入浅出地谈谈观点。
一。学校和老师为追逐功利而摧残70%的学生   

虽然当今的中国基础教育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但主流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还是应试教育。当今教育的功利主义,以及公立教育的行政化,是应试教育一直顽固地占据整个中国教育灵魂的主要因素。几乎所有的中学,给老师的任务是很明确的,就是竭尽全力保障学生的名校升学率。升学应试,几乎成了所有中学的唯一的办学指导思想。虽然素质教育始终是学校领导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每个正式场合、每份正式文件中是有言必提的话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应试教育依然是学校所有工作中的贯穿一切的重点与核心。学校对于老师的评价体系,也是始终如一地以其班级的考试成绩为最重要依据。所谓的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最被广泛认可的标志就是他们学生中考或高考优良考试成绩的记录。

虽然我们也有“教书育人”之说,但所谓“育人”,无非就是让孩子不要惹事生非,要遵纪听话,要把精力投入学习之类,其实最主要的,依然是以学习和学习成绩为核心的思想灌输和行为规范。而这种“思想教育”对相当多厌学的孩子而言,根本就是对牛弹琴。我们的学校就像一座制造分数的工厂,我们教师就是分数流水线上的机器。我们老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围绕着分数运转着,制造出带有分数印记的人——学生。学校、教师、学生,是考试的机构,考试的机器和机器人。除了考试成绩,我们老师似乎很少关心别的。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本来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老师的解答和帮助,但是他们现在除了课本知识,从学校往往是得不到任何答案的。

可是,学生毕竟不是机器,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正常的孩子,哪一个不是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幻想的人?一般的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不想学习的,学习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问题是,我们老师不想了解他们的想法,不关心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所在,不善于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我们要教授的学科知识上。我们当老师和家长的,却并不真正关心孩子们的想法和兴趣,不是考虑怎样去满足孩子们的天性,我们考虑的只有我们的任务:把教科书上的知识给学生灌下去就得了,才不管你兴趣不兴趣,不管你痛苦不痛苦,只要你出成绩就行。老师们似乎都这么认为,你呆在我的班级里一天,你就得给我创造效益——分数和成绩;一旦你毕业出了校门,哪怕你对这门知识恨之入骨,哪怕你一把火烧了这本书,哪怕你把我所教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那就跟我无关了。最终,学生们或许获得了一些知识,但他们对这些知识没有兴趣,没有爱,而是厌烦和仇视。只要不考试,他们就绝不会想再碰这些东西。而以孩子们好奇求知的天性,他们本来是可以有兴趣学习,甚至热爱这些知识的。本来,他们中许多人也许会把某项知识作为他们的终生追求和爱好,然而这一切,却被我们老师给毁了。我们老师个个都像恶霸地主对待长工一样,为了那该死的分数和成绩,拼命压榨和透支学生的精力和热情。因为我们老师都知道,学生的分数意味着什么——工资奖金,职称,荣誉,地位。一句话,只有拼命摧残学生,才会有老师的一切。

也许有些人对我把现在这种教育与摧残孩子等同起来的说法感到诧异。他们虽然也看到他们孩子读书的辛苦,但他们觉得孩子的痛苦是应该的。因为他们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一信条。他们认准了并逼迫孩子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考高分数,上名牌校,拿高文凭,争好工作,做人上人”这样一条求学和谋生之路。恕不知,这条独木桥并不是人人都过得了的,成功者永远都是少数“学习精英”,我估计这部分学生不会超过30%。而70%以上的学生都将在这条独木桥上落马堕水,成为苦苦煎熬,痛不欲生的“读书庸才”,甚至成为彻底放弃、破罐破摔的“差生、后进生、特殊生”。这70%的孩子失去的不仅是分数,而且失去了他们的自信心,荣誉感;失去了对知识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也就是说,70%学生没有得到他们本来应该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健全的人格,快乐的时光,以及对知识的尊重和爱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 这些成绩跟不上的孩子,被老师们有意无意地忽视和歧视,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有些就被逼成了街头的混混。特别是出身于像工农等社会低阶层家庭的子女,更是深受其害。
二。应试教育促使学生严重两极分化   


当然,占总数30%的“学习精英”们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他们中的大多数被重点学校、重点班级所囊括。相应的,一般学校里的学习庸才和后进生比例就大了许多。我们通常认为,重点学校、重点班级之所以为“重点”,是因为名教师、好教师多,学校教育有方;但实际上是重点校、重点班的生源好,“学习精英”云集,容易出高分生、尖子生、状元生。而那些所谓生源质量差的学校或班级,中高考成绩无论如何是比不上那些重点的。这就是“马太效应”。所以,在一般校、班的老师,纵然你才高八斗、德厚如天,但名师、特级教师之类的美誉也是你可望而不可及的。往往出现这样情况,一旦名师被交流到一般校或普通班,则立即暴露原型,风采不再。这是因为,面对“学习精英”型孩子与“读书庸才”型孩子,我们老师所面临的问题和任务应该是完全不同的。

中学生之所以出现“学习精英”与“学习庸才、差生”之分化,主要原因在于孩子幼年(学龄前和小学阶段)教育背景的差异,人的智商、情商和兴趣取向主要成型于幼年时代。在孩子幼年时期,确实能够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的情趣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方向发展。这种类型的孩子常见于知识分子家庭。他们在学科知识上的热情,从小就受到鼓励和奖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情感依赖。这是形成“学习精英”类型孩子的一个重要的环境条件。但相当多数孩子在幼年阶段是自然成长的,他们缺乏早期良好和恰当的知识性引导的环境,也没有培养出对学习的情感依赖。他们的情趣爱好各不相同,更加社会化和世俗化,而非“书香型”。所以,在没有划分重点校、重点班的地区,中学老师会发现,大部分孩子会表现出不爱学习。但实际上,他们不是不爱学习,而是我们老师所教的
一般的孩子就智商而言个体差异其实并不大。老师们普遍把产生差异的智力因素夸大了,其实学习差的学生有很多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不差。真正智力和接受能力较低下的学生不会超过10%。也就是说,在占学生总数70%的“学习庸才和差生”群体中,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占60%,他们对枯燥繁杂课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抵触。那些学习精英们能够从课堂知识和解题中得到乐趣,享受到考试成绩带来的喜悦,而这些同样的东西,对于那些具有抵触心理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折磨。带着兴趣去接受和思考,与强迫地听课和做作业是完全不同的学习境界和感受,也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到初中甚至更早阶段,这种有关课堂学习的心理状态已经逐渐成型。根据我多年经验和观察,可以把学生划分为三大类型:不同程度的心理适应型、心理抵触型、以及能力欠缺型,各占学生总数的30%,60%和10%。(当然,这是根据经验所得,而非准确统计的结果。但心理抵触型的学生占相当比例是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我们撇开那些培养创造力等教育目标不谈,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虽然从教学效果上适合于30%的心理适应型学生,但对于占60%的心理抵触型学生来说,不但不能扭转或减轻学生的抵触心理,反而促进和倍增了这种不良心理。但在我们学校,功利主义的办学指导思想盛行,普遍采取了“只想锦上添花,不管雪中送炭”的政策。以中高考高分数、高升学率为备战目标,在教学的深度和难度上高标准严要求,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程序化、标准化规定。强调“狠抓双基,提升能力”。所谓狠抓双基,就是吃透课本,牢记书上的各个知识点,掌握书本上教授的思维方式;所谓提升能力,就要见识和熟悉各种稀奇古怪的题型,在考试中应付自如。而这些对学生来说就意味着要死记硬背加上永远做不完的习题。枯燥艰苦折磨人的学校生活,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生理疲劳和心理抵触。一大批心理抵触型学生从一开始就被甩到后面。这种学习方式,用许多学生的话说,就是“惨无人道,灭绝人性”。而在老师看来,考场如战场,既然战场上的牺牲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对于出现那么多被这种教育方式无情抛弃的“学习庸才、差生”,老师也就熟视无睹了。

东西和所用的方法实在与大部分学生的情趣相差太远。



三。应试教育毁掉年轻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精神   


应试教育使我们的基础教育成了面向少数学习精英,抛弃大多数学生的分化型教育。这种教育体制造成的恶果是严重妨碍了整个民族的文化和科学素质的提高,这是与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的。应试教育是一种不能使人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好感和热爱的教育。赶着鸭子上架,纵然可能使一些心理抵触型学生历经中考高考的磨难,终于幸运地考进(或混进)大学。但这些大学生们,他们中有多少能够保持中学时代的学习劲头在大学认真学习研究呢?相反地,我们看到,因为缺少对科学文化的喜爱和尊重,他们只是在大学里混文凭,而不是学习和研究知识。他们像砸碎枷锁的奴隶,像重获自由的囚犯一样,将神圣的学府殿堂当成了游乐场和俱乐部,纵情玩乐狂欢,谈恋爱、上网游,饮酒抽烟。。。,尽情地释放他们原始的、本能的冲动和欲望。尽管我们的大学现在培养的硕士、博士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的科学界普遍在抱怨:现在的研究生,研究文凭的多,研究学问的少。很多所谓的“学习精英”被证明并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学问观。被广泛报道的刘海英伤熊事件,杨元元自杀事件、以及层出不穷的学术和论文造假等事件就是证明。然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有缺陷的基础教育使这些学子和我们的社会一同尝到苦头。我们经常看到,用人单位对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天之骄子”怨声载道,头痛不已。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不单是社会因素,更主要的是大学生本身素质的低下。这虽然是那些眼高手低的大学毕业生自己造成的问题,而根源却在于他们所受到的应试教育身上。应试教育极大地摧毁了中国年轻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尊重,也极大地损害了国家的创新精神和发展能力。

四。学校领导层是施行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山穷水尽,到了非改不可的的地步了。但问题是,虽然素质教育我们也提出了好几年,上上下下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但我们仍然对素质教育的方向认识模糊。究竟什么样素质是我们学校应该培养和教育的?这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尤其在一些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层中思想阻力很大。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功能依然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评估依然缺少相应的客观标准。这就造成对素质教育诠释的随意性,造成素质教育“画鬼容易,画马难”的景象——为体现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为迎合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一时间,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各种华而不实的花样层出不穷。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生拉硬扯而上演的一场场“素质教育秀”,让一线教师感到茫然失措,无所适从,烦不胜烦。

我国中学素质教育的开展之所以举步维艰,一个关键因素是学校管理层的素质问题。现在公立学校的领导岗位,很多都被那些为了自己的权势和利益而当领导的人所占据,而不是那些胸怀教育理想的教育家。现在的学校领导层,绝大多数是行政体制的产物,相当大部分根本不具备教育家的素质品德。这些学校领导,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是教师出身,但他们的工作作风依然遵循执行上级指令、体现自我政绩、追求更高官位、实现个人利益的官场逻辑。追求政绩和社会亮点效应,是以领导为本的行政观不懈的努力方向,而应试教育正是最符合这种行政观的,最能满足学校领导功利要求的办学模式。其结果导致我们整个教育的堕落和公立教育的灵魂——社会责任的缺失。我们政府的用人体制的弊端,很容易让这些唯利是图之人,取代教育专家而占据学校领导者的位置。这就是我们中学素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浮于做表面文章的决定性因素。这种情况,在现行体制下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因此目前这种状况下,素质教育要得到推广,就要求我们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彻底转变领导观念和管理方法。不能闭门造车,独断专行。要以开放民主的心态,集思广议,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给予一线教师参与民主决策的机会,允许公开的讨论和质疑,积极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够制定出符合学校工作实际的正确政策,并采取新的符合素质教育方针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从上而下地推行素质教育;才能够使基层学校全面自觉地实施素质教育。
建议在全国中小学广泛实施愉悦成长教育!

我对当今教育体制十年一贯的直言不讳批评,使得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校长对我很有意见,一直将我打入冷宫。所以,我始终没有任何机会在学校实施我的愉悦成长教育。

但我把愉悦成长的理念运用于我自己孩子的教育,却令人惊喜地结出了丰硕果实。才小学三年级的他,表现得非常优异。在下面,我会尽量抽出时间,与网友们探讨怎样避免我们的孩子陷入当前基础教育的陷阱。





http://www.xici.net/b1284488/
人人都是天才  只要用心培养
汉华钢琴学堂  天才儿童搖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6

主题

238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25
沙发
发表于 2018-6-27 05:57:31 | 只看该作者
      别的不说,语文(正确叫法是“国文”)是最不适合考试教育的。小学语文课本的文化含量很低,整天围绕课本做文章,炒旧饭,没完没了的课外作业、模拟考试,早早停课复习期末考试,为的是期末考试得高分,老师、家长、孩子高兴,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这跟钢琴考级教育如出一辙。我的结论是:这个社会、这种教育、这些老师病得不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华钢琴网 ( 苏ICP备15057595号-1

GMT+8, 2024-4-20 05: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