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华钢琴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钢琴学习
查看: 40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校音乐教育的警报已吹响

[复制链接]

1382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作曲家丶指挥家丶儿童音乐启蒙教育家

Rank: 8Rank: 8

积分
3464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6:3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15-12-19 01:19 编辑

                                                                                                                         高校音乐教育的警报已吹响
                                                                                     文章来源:音乐周报2015.11.11.


     《音乐周报》曾刊登的一篇文章《深陷“倒二八,大学音乐教育如何不崩盘?》(6月10日争鸣版),对“倒二八”现状的描述可谓一语击中现今高校音乐教育的“要害”,发人深省。其中,从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与就业,专业设置和现实需求,学校中的“艺术实践”和现实生活以及市场情况和教学情况四个方面,简明扼要地指出了高校音乐教育面临的四个危险处境,高校音乐教育因此被吹响了警报。
  
      其一,如今“我们的教学情况是这样的:80%的音乐院系是在以培养音乐家的模式(音乐表演专业是这样,音乐教育专业也是这样)开展教学。我们的就业情况是这样的:音乐专业能从事专业音乐表演(包括作曲)的毕业生比例低于20%。”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部分音乐院校的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失业、待就业和转行的尴尬境地,真正从事与自己音乐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只是少数中的极少数。所以,这也造成了越来越多的音乐专业本科生走上继续升学的道路,以暂时逃避就业带来的压力,而从事实反观,无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仍逃脱不了就业的命运,甚至还会上演着“倒二八”螺旋上升的一幕。
  
      其二,如今“我们的专业设置是这样的:80%的专业属于古典声乐、古典器乐、专业作曲。我们的现实需求是这样的:80%的需求属于流行音乐、业余作曲(比如80%的电视、动漫、企业音乐创作是由非作曲专业的“业余人”承担)。”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音乐教育院校的学生走出校门并不能“学有所用”,换句话说,用人单位认为“专业的”不如“业余的”,这进一步加剧了“学业”和“就业”之间的矛盾,把学生禁锢为“学院派”的代表,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又一尴尬境地。
  
      其三,如今“我们学校中的“艺术实践”是这样的:80%的音乐表演都是“官方采购”。我们的现实音乐生活是这样的:官方采购的音乐表演份额不到整体音乐表演行为的20%。”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学生脱离了学校,就难以真正进行“艺术实践”,学生在学校还可以“唱一唱”、“演一演”、“跳一跳”,但走出校门,就难以再找到一个施展才华和继续深造的平台了。“官方采购”的另一面就是替学生“包办”,学生因此不愁任何机会,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但毕业后,没有了学校“包办”,也就没有了“人生舞台”,在学校里练就的一身“专业”本领也没有了施展的空间和机会。
  
      其四,如今“我们的市场情况是这样的:音乐文化产业中80%的产值来自于音乐周边产品。我们的教学情况是这样的:只有20%的课程与音乐周边产品相关(只是相关)。”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支撑音乐文化产业的支柱——音乐周边产品,严重疏离于学校,学生只能接触到一小部分音乐周边产品。我们不能否认,音乐周边产品也是音乐产品大家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但纵观学校的音乐课程,我们却严重忽视了这位“成员”。那么对学生而言,小部分的课程开设和这些周边产品相关,反映了我们的课程学习其实满足不了整个音乐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要的。
  
      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是,为什么我们会深陷于这种“倒二八”的悲凉境地?怎样才能冲出“倒二八”的障碍,让大学音乐教育走出困境呢?文中所提到的放得下“专业”身段、容得下“专业”拓展以及顺得了“专业”发展,其实说的是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如何培养出“有用的人”的问题,其关键在于不能忽视重要的两个“信号”。
  
      首先,不能忽视人力资本投资发出的“信号”。从经济学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看,那些有助于个人在一生中生产力更高,从而能得到更高收入的知识、技能和经历便是这个人的“人力资本”,上大学便是对“人力资本”进行的投资。很多学生都觉得上个好大学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且普遍认为收入较高的工作是好工作的标准之一。但是毕业之后却发现投资所吸收的知识养分、技能养分和经历不足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更谈不上“改造社会”,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了。那么,我们该投资的知识、技能和经历资本是不是也应该适度考虑市场的需求?既然市场有发出信号的功能,为何不重视它,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到呢?让学生在接受到信号后能够相应了解到就业市场的供需,随之能够选择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经历。
  
      其次,不能忽视劳动力市场发出的“信号”。其实,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背后便是劳动力市场信号的作用和引导。学生在毕业后必然会以人力的身份流向劳动力市场,而学历文凭、学位文凭、招聘启事、求职函等是劳动力市场的信号,不难发现,我们所倡导的“一专多能”、“站稳讲台,兼顾舞台”的师范生音乐教育其实指向的正是劳动力市场发出的“信号”,劳动力市场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而不是单一技能型的人才。我们的专业设置80%是“专业”的,并且这80%的专业并不能完全满足于劳动力市场,这就造成了像流行音乐、音乐周边产品的“制造”和“智造”,在80%的市场需求中难以从这80%的专业人才中找到,最后不得不由“业余”来操刀。此外,像“官方采购”这种形式提供给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实际上是官方的供给和需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那么,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劳动力市场储备的人才,他们更需要的是官方还是市场?显然,他们是市场需求的供应方,但我们的事实却正相反。


      可以说,无论是何种信号,都警示着我们的音乐院校。我们不能不思考,究竟高校音乐教育培养出的到底是怎样的学生?“学”是否“有用”?对于市场来说,怎样的“学”才是真的“有用”?

  文/朱雅芸



http://www.xici.net/b1284488/
人人都是天才  只要用心培养
汉华钢琴学堂  天才儿童搖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6

主题

238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25
沙发
发表于 2015-12-8 10:15:10 | 只看该作者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钢琴是用来学习音乐的,不是专门用来训练钢琴演奏家的,所以,要转变我们钢琴教育的观念和思路。
      音乐学院不管那个专业,门槛都不能太低,否则音乐学院毕业文凭不值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华钢琴网 ( 苏ICP备15057595号-1

GMT+8, 2024-5-8 12: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