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华钢琴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钢琴学习
查看: 9040|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乐歪解乐理

[复制链接]

546

主题

238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20:1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乐歪解乐理(一):音名不可少,唱名可有可无。
      很多人了解的七个音级,首先知道的是唱名,随口可以哼出:do(多)、re(来)、mi(米)、fa(发)、sol(索)、la(拉)、si(西),有人用一句诗“独揽梅花扫腊雪”(用入声方言朗诵,不能用普通话)来概括唱名,很有创意。音名、音级名就不甚了了。其实呢?按照我的理解,恰恰是唱名不怎么重要,音名和音级名、顺序号和简谱名更重要,何也?
      唱名表示的是这个音的频率高低,只要你哼出的音达到了这个音高,就OK了。比如,第一个音“do(多)”,第二个音也可以唱“do(多)”,只不过要升高一个全音,余类推。如果用测音仪器或软件测试,显示的是音名C或者频率数字,才不管你唱什么。事实上,si(西),有时就唱“ti(梯)”。好像,似乎,国产的五声音级“宫商角徵羽”,就没有唱名?用“啊”代替唱名也行。

      原来,七个音级的音高频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从低到高排列的,比如,自然大调是“全全半全全全半”,只要你唱出的音符合这个比例关系,随你用什么唱。“按照一定的比例”,随意性比较大,只要你确定主音,其它音按照频率比就可以推算并哼唱出来,这就是相对音高。相对音高随意性太大,必须得定下频率标准,这就是中央A=440HZ,确定了第六级的A音频率,按照十二平均律的相邻半音的频率比值为2的十二分之一次方:2^(1/12)≈1.059463,可以推算出12个半音的频率。如:#A=440×1.059463≈466.2,B=466.2×1.059463≈493.9,从A往下推算就用除法。我把七个音级的频率(单位:赫兹)陈列如下:
      C :261.6      
      D: 293.7        
      E: 329.6        
      F :349.2           
      G:392.0            
      A:440.0         
      B:493.9
      以上是钢琴键盘小字一组的频率,还有六个完全组和两个不完全组也有固定的频率,也就是说,钢琴88个键都有固定的频率,不管你以什么键为主音,你就得按照这个频率来唱,而相对音高就不是这样,随意就可以定主音频率,然后按照比例关系推算其它音。  
      话说回来,七个音(名),不管相对音高(首调)还是固定音高(首调),其实都有内在的频率音高,你用什么来唱都可以,不一定非得do、re、mi……用“飞、流、直、下、三、千、尺”也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6

主题

238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2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20:14:41 | 只看该作者
      老乐歪解乐理(二):声音也有轮回。
      我们都知道,从低到高的七个音级CDEFGAB,第七个导音导出高八度的主音,开始新一轮的七个音级,C→C1→C2→C3……如此循环上升,循环不已。从钢琴键盘上看,从低到高A0→A1→A2→A3→A4→A5→A6→A7→A8。
  古人非常聪明,用一根空弦、靠一双敏锐的耳朵,发现F、2F的秘密,发现音高频率和弦长成反比,然后用三分损益法(五度相生律)找到了空弦F的五音(七音)十二律。古老的乐器古琴,就是按照弦长比来决定音高,第一弦十三徽,中间是第七徽,就是2F;即使是后来按照十二平均律定制的吉它,第一弦的十二品,就是中间的2F。两者原理是一样的。
  初学者一下子很难搞清楚这些复杂关系,越听越糊涂,听我慢慢说。
  我在《一知半解说音律》开篇就特别指出“频率”这个概念,对理解音律的重要性。频率其实就是音高,表明声音(声波)的高度,声波的频率决定了这个声音有多高(不是有多响),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高;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音就越高(不是越响)。一般情况下,人耳能够听到的振动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之间。钢琴88个键,最低音 27.5000赫兹,最高音8372赫兹,显然,都在人耳听力范围。据老乐在网上找到的频率测试软件,我听到的最高频率大致是15800HZ,七岁小女是21100HZ。低于20HZ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能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一般是大象、蝙蝠等动物了。
  假如空弦频率(单位HZ)F=100,中点高八度是2F=200,中点的中点可不是3F,而是4F=400,第三个八度不是5F而是8F=800……也就是说,它们的频率是按照2倍数排列的,看钢琴键盘的A音:
       A1=55
       A2=55×2=110
      A3=110×2=220
      A4=220×2=440 (中央A,频率440赫兹是国际标准)
      A5=440×2=880
      A6=880×2=1760
      A7=1760×2=3520
      A8=3520×2=7040
      更通俗的解释,可从听觉上分析,我们听100赫兹、200赫兹、300赫兹、400赫兹……这些声音,并不觉得它们是等距离的,越到后面,各个音之间的距离越近;反之从高到低,越到后面,越觉得音距变长;而100赫兹、200赫兹、400赫兹、800赫兹……2n听起来才觉得是等距离的。原来,人耳除了对声音有多响(振幅)敏感,对等差音高(频率)也非常敏感,只要是倍音递进,总觉得这个倍音还是原来的音,只不过高了一层,现在我们知道,“高了一层”就是高八度,也是频率翻倍,其实就是原声的“轮回”。
      佛教有理论支柱“六道轮回”,众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不已,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正如春夏秋冬、日落日出、白昼黑夜,不停的轮转。没想到,声音居然也有轮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

主题

238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2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20:15:32 | 只看该作者
      老乐歪解乐理(三):家不和,万事兴。
      我们知道,七个音是根据五度相生律产生的,F→C→G→D→A→E→B,相邻音都是纯五度,一家人其乐融融,非常和谐,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重新排列后,按照从低到高是CDEFGAB,他们之间出现了裂缝,主音和余音出现了不和谐现象。
      首先,七个音之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从《一知半解说音律》第六讲我们知道,一级和二级、二级和三级、四级和五级、五级和六级、六级和七级的频率比都是9/81.125)倍的关系;但是,第三级和第四级、第七级到“第八级”的频率比,却不是9/81.125)倍的关系,它们频率比是256/243(1.053),频率比值不同,距离肯定不同,西洋音乐把9/8(1.125)倍的关系称作“大二度”,把256/243(1.053)倍的关系称作“小二度”。它们之间的音程关系是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可以推算,稍作调整的十二平均律,每个音之间的距离同样存在两个比值(略),音程关系变成全全半全全全半
    其次,主音和余音出现不和谐。化繁为简,C→C1八度关系极度和谐,C→F和C→G是纯四纯五度非常和谐,C→E三度和C→A六度也算和谐,C→D二度和C→B七度不和谐。和主音靠得最近的D和山高皇帝远的B出现了不和谐因素。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但是要做到家和是很不容易的,不吵架的夫妻是不存在的,吵归吵,为了孩子,为了责任,最终还是相安无事,其乐融融。音乐也一样,音乐家庭出现了不和谐音,反而让家庭更加热闹,在和谐→不和谐→和谐,稳定→不稳定→稳定的反复交替中,演奏出美妙的天籁之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

主题

238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27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20:16:53 | 只看该作者
      老乐歪解乐理(四):恩爱的夫妻,可爱的孩子。
      当我们弹响一根空弦时,不仅整根弦在响,弦长的1/21/31/41/5……也在响,也有它们自己的频率,称为泛音。以C2音(钢琴键盘的大字一组)为例,泛音和这个音(基音)构成以下“泛音列”:C2 C3 G3 C4 E4 G4……这说明,每个音的泛音,除了纯八度、纯五度,还有三度音。
    我在第三讲《家不和,万事兴》中说到,C→E三度和C→A六度也算和谐,它们其实是一回事,C→A六度可以理解为两个三度,可以互为转位。
    我们知道,纯五度是非常和谐的,好比一对恩爱夫妻,低音叫根音,最高音五音叫冠音,三分损益法和五度相生律就是根据纯五度推算出七个音乐元素,进而发展为十二律。在纯五度之间,如果插入一个三度音,从根音到三音是三度,从三音到根音也是三度,都是和谐的关系。这个三度音好像是纯五度夫妻的孩子,彼此间其乐融融。
    自然大调中,有六个纯五度,C→G、D→A、E→B、F→C、G→D、A→E,我们分别插入一个三度音,构成的三和弦分别是:CEG、DFA、EGB、FAC、GBD、ACE如果把六个纯五度插入的三度音拿出来,是E、F、G、A、B、C,还差一个D,原来在第七级B→F构成的和弦BDF中,B→F不是纯五度,是减五度,很不和谐,构成的三和弦BDF叫减三和弦,肯定很不和谐。这个减五度和减三和弦,就当作“贫贱夫妻百事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

主题

238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27
5#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20:17:50 | 只看该作者
      老乐歪解乐理(五):整容也疯狂。
      在我看来,最纯正的音乐是根据三分损益法求得的“五音十二律”,也叫五度相生律,完全纯天然;纯律是初步整容,某部位整容;十二平均律则是全面整容,除了八度频率比值不变,其它频率比值,包括纯四纯五度,全部改变,基本上面目全非。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听到的流行歌曲,用现代乐器演奏的歌曲,即使是五声歌曲《跑马溜溜的山上》、《绿岛小夜曲》、《我和你》等等,do、re、mi……不是原汁原味的音高,是经过人为调整的,这叫有得必有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古琴是根据三分损益法定制的古老乐器,自然天成,真正的天籁之音。听古琴弹奏单音,非常纯正和谐,如泣如歌,故深得文人膜拜。古琴玩者,对钢琴、吉它等现代流行乐器是不屑的。
     昆曲专家张卫东说:我们民族五声是天籁之音,比西洋的泛音和声好听。张卫东老师古诗古文吟诵,就用古琴伴奏,作为背景音乐。
     一位古琴专家当面跟老乐说:等你学会了古琴,你对钢琴就不感兴趣了。
      我在《一知半解说音律》的第七和第八讲提到,十二平均律虽然整容幅度极小,小到人耳几乎听不出来,听惯了民族五声的老迂腐,还是感觉得到微小的变化,受不了整容的钢琴音;古琴转调不方便怎么办?随时调弦,想吃好东西就不要怕麻烦。好比煮茶,有人依旧用柴火木炭,宁愿承受烟熏火烤,也拒绝用电炉。
    明朝的朱载堉(1536—1611年)计算出十二平均律后,理论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反而在西洋开花结果,老乐认为,不一定是理论和推算高深莫测,无人理解,而有可能整容的平均律得不到国粹派的认可,对追求天人合一的古人来说,全面整容的平均律是庸脂俗粉,面目可憎。
    老乐是资深茶客,但是平时不用木炭、而用电磁炉煮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

主题

238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27
6#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20:19:08 | 只看该作者
      老乐歪解乐理(六):治大国若哼小调。
      当我们弹响一根空弦时,不仅整根弦在响,弦长的1/21/31/41/5……也在响,也有它们自己的频率,称为泛音。如C为基音的泛音列:
      C→c→g→c1→e1→g1→降b1→c2→d2→e2→升f2→g2→a2→降b2→b2→c3……
      从理论上来说,泛音可以有无数个,因为可以把空弦越分越细。古人首先从泛音“纯五度”推出和确定一个八度内的七个最基本音高,进而推出十二个音高(十二律),从上面泛音列看,第8个泛音是降b1,第11个泛音是升f2,已经出现了半音;如果继续往下推理,在第23个泛音出现了1/4f,在第27个泛音开始24律,如果真有这样的乐器,一个八度内将有24个平均音,钢琴键盘就不止88个键了。
      我在《一知半解说音律》第十讲说到,在钢琴键盘上玩纯五度游戏时,五度相生,F→C→G→D→A→E→B,找到了七个基本音级。假如再往上玩,断奏B,它的属音是哪个呢?是B→#F,而不是F,出现了半音;假如反过来下行五度相生,B→E→A→D→G→C→F,继续往下玩,F→bB,而不是B,又出现了半音。跟上面的泛音列一样,首先出现的半音是#F和bB,正好是G大调的第七级音和F大调的第四级音。
      再看上面的泛音列, 最靠近基音的是C→c,八度最和谐;C→c→g其实是纯五度,非常和谐;再上一个八度就是c1→e1→g1,这不是明亮和谐的C大三和弦吗?再往上c1→e1→g1→降b1,这不是大小七和弦(属七和弦)C7吗?再往上就出现二度不和谐音了(其实降b1已经不和谐了),不过没关系,这些不和谐音跟主音相隔较远,振动频率很高,几乎听不到了,不会干扰整根弦的基音。原来,按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符合自然发音原理,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都是天籁之音。
      由泛音排列看出“上密下疏”,越靠近主音越和谐、离主音越远越不和谐,老乐想到什么呢?领导身边的人最听话,最和谐,唯唯诺诺,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而山高皇帝远、没有利益关系的草根,总会发出不和谐的杂音,影响安定团结。呵呵,想不到音乐跟治国一样,也要“维稳”,也要“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

主题

238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27
7#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20:19:56 | 只看该作者
      老乐歪解乐理(七):泛音!泛音!
      根据五度相生法则,自然大调中,五级的属音当然是主音最重要的“副手”了,第七级是导音,就是导出主音的、具有强烈倾向主音的特性。奇怪的是,乐曲结束前,基本上都用【属和弦】或者【属七和弦】,七级和弦即【减三和弦】或者【减七和弦】,根本就弃之不用!
      宋大叔说,G7和弦G、B、D、F其实就包含了Bdim和弦B、D、F。确实如此,关键是G7有一个属音G。
      还是泛音列解决了疑难杂症。以C为基音的泛音列:
      C→c→gc1→e1→g1→降b1→c2→d2→e2→升f2→g2→a2→降b2→b2→c3……

      在泛音列中,离基音C最近的音是第三泛音g,这个纯五度属音是基音最亲密的伙伴,是泛音列中对基音最有力的支持者。请看这个泛音列c→g→c1 就是主音→属音→主音,如果在这两个音上叠加上各自的几个上方泛音,就是主和弦→属和弦→主和弦。这样,除了属音→主音的和声动力,再加上属和弦G的三音B本身就是导音,使这种进行的和声调性结构力更加强大,形成了“不稳定→稳定”的解决过程。第七级B虽然名为导音,但真正受基音(主音)吸引的却是第五级亲密伙伴——属音。
      老子《道德经》说“道法自然”,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

主题

238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27
8#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20:20:38 | 只看该作者
      老乐歪解乐理(八):泛音列就是魔杖。
      仅仅凭借一根空弦,就可以得出泛音列;从泛音列的音程规律,可以推出七音十二律、二十四律、和弦原理、调性原理、和声原理……泛音(列)无所不能,成了魔术师手上的道具。没想到,从泛音列还能看出钢琴左手伴奏原理,编织左手伴奏琶音。
      还是看C为基音的泛音列:     
      Ccgc1e1g1b1c2d2e2f2g2a2b2b2c3……
      泛音列由低到高,泛音的排列也由稀疏逐渐密集,这是自然共鸣的结果,是天籁之音的组合,我们在即兴伴奏中,要遵循这个自然法则:
      1、伴奏在低音区,旋律在高音区。低音区的泛音悠长,高音区的泛音短促,低音伴奏可以充分利用泛音共鸣;
      2、低音伴奏琶音不要密集,否则泛音会打架,嗡嗡声不断;
      3、伴奏根音不要八度跟进。因为基音的第一个泛音,就是高八度的基音 Cc,八度跟进等于重复根音,浪费一个泛音。
      根据泛音列的音程规律,我给钢琴即兴伴奏制订了万能琶音伴奏型,以C和弦为例:c→g→c1→e1→g1→e1→c1→e1,在这个基本伴奏型上可以变通,比如三拍子可以去掉最后两个音c1→e1,C7和弦可以把g1改为bB,等等。特别提醒,从c→g→c1,不要用手指跨越,手指不要541而要515或者525,用踏板把音连起来。强调不要手指跨越,是因为手指跨越主要是C调白键所使用,一旦伴奏琶音有黑键,手指跨越就麻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

主题

238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27
9#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20:21:33 | 只看该作者
      老乐歪解乐理(九):1+8=8
      在学习音程中,有一个问题让我纳闷了半天:一个音程的转位后音程之度数,等于9减去这个音程的度数。为什么音程总数是9而不是8呢?音程转位就是将音程的冠音和根音相互颠倒位置,按理应该是用8做公约数。请看我对转位的推算:
      纯一度→纯八度,如果用度数来计算,实际结果,1度+8度=8度,而不是9度,原因是度数最小是1度,没有0度,1度实际上就是0度;但是,数学公式不管你度数不度数,1+8=9。
      小二度→大七度:2度+7度=8度,2度实际上是1度;而数学公式2+7=9。
      纯四度→纯五度:4度+5度=8度;而数学公式4+5=9。
      ……

      转位的音程总数,如果按照实际度数来计算是8,如果按照数学来计算应该是9,我们可以借用数学9来计算转位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

主题

238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27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20:22:27 | 只看该作者
      老乐歪解乐理(十):6=3+3≠2+2+2
      音乐的节拍,我觉得每一拍跟时间“秒”相似,“滴、答”为一秒,“一、嗒”为第一拍。也就是说,每一拍其实是两份1/2+1/2,也可以说每一个律动均分为两份。如2/4=(1+1)/4=[(0.5+0.5)+(0.5+0.5)]/4;4/4加倍类推。假如每一拍均分为三份呢?实际上就是均分为三连音了。如6/8=(3+3)/8=[(1+1+1)+(1+1+1)]/8,也就是说,分子为3n(n为大于1的正整数)的节拍,每一拍律动其实是三份,6/8=(3+3)/8(2次律动)而不是6/8=(2+2+2)/8(3次律动),6/8等价于每拍都是三连音的2/4。假如开节拍器弹奏2/4曲子,接着弹奏6/8曲子,节拍器是不用重新调整的。
      从上面引申出【单拍子】和【复拍子】的概念,单拍子指一小节内每一个律动都被均分为两份,如2/4、3/4、4/4、3/8;复拍子指一小节内每一个律动都被均分为三份,如6/8、9/8、12/8等等。这个观点是从宋大叔音乐讲座得来的,是国际通用节拍理论,跟我国单拍子和复拍子概念完全不同,导致对拍子的理解有重大区别。如12/8,国产理论认为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12拍(妈呀,这也太多了);而国际标准认为12/8是以附点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4拍。国产理论认为4/4是由两个2/4连缀得来,因此为复拍子;国际理论则认为4/4的每次律动都分为两份而非三份(分成三份的话则应当记录为12/8拍,即(3+3+3+3)/8),因此为单拍子。
      还是以6/8为例,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演绎。如果认为6/8拍有3次律动(2+2+2),以3次律动为伴奏的话,那么那些悠扬舒缓的曲子,就会显得跳跃急促;如果默认6/8拍是2次律动(3+3),以2次律动为伴奏,则曲子平缓得多。高晓松《同桌的你》是6/8拍子,应该理解为两次律动(3+3)而非3次律动(2+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华钢琴网 ( 苏ICP备15057595号-1

GMT+8, 2024-5-20 09: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