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梯直达[url=][/url]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23:44: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田园泥土香 于 2017-2-26 23:51 编辑
【原创】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何方?
第一章 何谓孩子“在家上学”?据今天的【央广网】以“在家上学被叫停 海外如何协调在家上学和义务教育”为题的新闻报道:“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高度关注接受‘私塾’、‘读经班’等社会培训机构教育的学生,要求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这是国家首次明确叫停‘在家上学’和‘私塾’教育。”(在家上学被叫停海外如何协调在家上学和义务教育2017-02-26 【央广网】)
不过,尽管不被教育部认可,“在家上学”的行为正在中国悄然扩张。在一项最新的调查中,2016年正在实践“在家上学”的学生数至少达约6000人,约5万名家长表示有意尝试这一教育模式。 (“在家上学”被叫停全国约5万名家长有意尝试这一教育模式 2017-02-26【中国青年网】)如今,有这样的一个教育群体,当很多家长“千方百计、费尽心思、斥重金”要把孩子送进“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好老师”的时候;可是一些父母、尤其是大城市中的家长,却让自己的孩子不在进入学校按部就班的“上学、学习”,而是有的家长亲自“操刀”教育,有的让孩子进入个人办的“私塾、学堂”教育。
不过,这些孩子的父母认为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有效地吸收到有用的知识,于是他们亲自担当起“老师”的角色,或是亲戚朋友们把孩子集中放在一起,几位家长相互协作,其中有些已初具微型学校规模。
他们的这样的教育可行吗?
这是什教育?
这是孩子“在家上学”的教育吗?
何谓在家上学?
1.何谓孩子“在家上学”?何谓孩子“在家上学”?
看2013年10月0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周一到周五,在广州白云区同德公园里,一对母女坐在公园一角,小声地朗读,从9点到11点半,每天两个半小时,内容以语文、数学和英语为主,大自然就是她们的天然课堂———这是广州“在家上学”中的一员。为逃避体制内学校的重复枯燥及激烈的升学压力,广州部分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自己教孩子。目前,广州“在家上学联盟”Q Q群已有成员400多名。据南都记者初步统计,目前该群真正实施“在家上学”的孩子家长占十分之一左右,大多数家长还只是在观望。有家长坦言,为避免因竞争过早抹杀孩子纯真天性,只好去摸索一条希望能保护孩子天性的教育之路。【广州家长怕孩子被学校耽误建“在家上学联盟” 2013年10月07日 《南方都市报》】
何谓孩子“在家上学”?
“在家上学”,就是父母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在家上学”。
“实际上”,让孩子“在家上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我们在在《居里夫人传记》中就说到,在20世纪初期,居里夫人和当时的不少欧洲科学家,就比较反对“学校教育”的方式;理由是:将孩子关在空气混浊的教室中,不符合科学健康的精神,孩子太缺少运动和新鲜空气;给孩子灌输无用的知识和空洞的理论,更是不能容忍的……因而,这些科学家不让孩子去学校,而是他们自己轮流为孩子授课,并注重引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学习和实践。
实际上,现在的孩子“在家上学”,就是古代的“私塾”。
现在的孩子“在家上学”,可以说是“现代私塾”。
“私塾”,这个在上世纪初已经消失在中国教育体系里的概念,今天又被重提;现代“私塾”正悄然兴起,几乎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私塾”作为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私塾便逐渐消失。如今,教育领域将“私塾”再次重提,大多数人认为,私塾教育是一种个性化选择的结果,家长和孩子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满意,或因一些个体因素,私塾上学成为一个较优的选择。私塾注定不能成为主流,但能补充体制内教育的不足。
2.古代的“私塾”我国古代的学塾,主要从事启蒙教育,称为“蒙馆”,传统的私塾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识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家塾:东家延请塾师来家教授自家或亲属子弟。
第二类是义塾:富商显贵、地方政府或家族倡议并出资兴办、免费向特定学童开放。
第三类是私塾:塾师在自己家里,或借祠堂庙宇,或租借他人房屋,设馆招收学童就读。
所以,古代的私塾教育,就是老师在家里开的学馆,学的知识单一,几乎是以四书五经等为教材,除了读书、写字外,几乎不学其他知识。
3.现代“私塾”如今的现代“私塾”是体制外的教育——“学生”是“不考试、没有学历”;“先生”也是没教师资格。可以说现代私塾主要是由塾师或特定的组织开设的,就办学的主体来看,则因为创办者目的的不同,所学内容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总的看来,则是以学习国学经典为主,不过比古代私塾中所学内容要宽泛许多。
现代“私塾”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家庭式的“私塾”:就是直接的家庭教育,可称之为“在家上学”。
第二类是学校式“私塾”:全日制教育性质,以古老的“私塾”教育完全替代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设置课程。
从某个角度可以说,现代私塾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征之一,见证了一种开放、多元、自由而宽容的社会文化形态。不管怎样,私塾的存在等于在长期以来铁板一块的教育体制身上撕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让人得以观察到另一种教育方式的生长过程。或者说,作为一种教育探索,它给人提供了更多教育选择的可能。对于绝大多数人的成长而言,去学校化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但是,如何让“在家上学”成为“在校上学”的有益补充,如何将两者的长处结合起来,恐怕是社会需要早日凝成的一种教育共识。
中国传统私塾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朵美丽妍实的奇葩。滥觞于孔子的传统私塾,源远流长,迄今仍对亚洲地区、乃至全世界所有华人聚集的处所,有着思想和文化、教育上的重要影响。
孩子“在家上学”一定与时俱进,此乃是时代的呼唤,现代“私塾”需要完成对传统“私塾”的超越,才能担当现代社会的教育功能。在主体教育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时候,现代私塾应当承当起三大重任:
A .素质教育的探索者!
B.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者!
C.面向世界、接轨未来的先行者!当主流教育沉迷应试教育日益疯狂之时,现代私塾便一马当先,帅领部分学子跳出应试火坑,探索教育的真谛,回归教育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本源。
据报道,曾经当过公办小学校长的叶万红,为了自己的孩子在广州搬过四五次家、在幼儿园附近租房住。今年,孩子要上小学了,她却找不到满意的学校。在几位家长的鼓励下,她办起了六月小学堂。教学内容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每天上午是知识类课程,下午是美术、音乐课,所有课程都采用老师和孩子们分享的方式学习。而在云南的大理,苍山学堂也于今年暑期开学。
《在家上学——叛离学校教育》一书的作者、中国青年报记者李新玲认为,有些孩子并非在学校上学不适应、不愉快,而是他们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不能达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让孩子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样子,于是选择“在家上学”。
4.孩子“在家上学”的思考中国现在的教育,自从有学校,已经走过了将近一百的历程。
可以这样说,我们整三代人,接受的都是学校教育,因此,生活在现代的人已经没有人能够切身地将在家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真实的对比,谈出一些切身的感受。因为,现在的人只见过学校教育。
所以,一提出在家上学,许多的人无法想像。
其实,我们的眼光放得远一些,回到一百年前,那个时候,没有学校,所有的都是家庭教育,顶多,就是私塾,那也可以算作家庭教育的一种。四五千年的文明,依靠的就是家庭教育,才将我们的文化代代相传。在家教育是非常遍的模式。全国都在这样做。有钱的孩子进私塾,没有钱的孩子在家学,父母就是老师,还有一些,只要买得起书,自己在家学就好了。不用老师,也不用父母教,就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无数的人才就产生了。在古代,有很多父母,也就是认字的水平,就能教出状元之才。
现在我们总是担心,孩子在家教育,没有同伴。其实,并非如此,孩子需要同伴,但是,孩子是否一定会觉得同伴多才好呢。不见得,我开私塾,就那么四五个小孩子在读书,孩子读得很开心,玩得也很开心。在我看来,孩子喜欢和熟悉的人一起玩,人多,并不见得是好事。
也有人说,幼儿园是小社会,孩子将来要在社会上生活,那么,就应当在幼儿园中锻炼。
事实上,是这样吗?幼儿园人多,不假。人多,就代表着是小社会吗。试 想,有多少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毕业,之后进入社会了,在小社会中锻炼了十多年,仍然不适应社会的人不是很多吗。这难道不值得我们 思考吗。
在古代,有很多的名门望族,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高人“带走,带到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甚至带到山林古庙当中,一呆就是十 多年,十多年中只做两件事:习文、练武。等孩子到了十八岁,师父说,你可以下山了,去闯荡江湖吧。这个孩子,不光能适应社会,而且会成为高人。一个孩子, 如果让他很小的时候,就去“适应社会”,那他长大了,多半就是个跑堂的店小二,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因为,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艰苦磨练。
当年的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种地的农民,一边种地,一边读书。拿现在的话说,没进过城,不会有什么见识。按照常理,就算 是将来要做将军,总要从当兵开始干吧。可是,绝不是如此!他一出山,就能够指挥千军万马,凭的是什么,几十年的苦读。没有这样的功夫,只好从当兵开始干。
我们熟悉的“康熙大帝”,旷世英主,他成才的过程也很简单,一个老师,两个学生,一读就是十年,他的学问就能与状元匹敌。
实际上,过去孩子“在家上学”并不新鲜,“私塾”是最经典的“在家上学”;毛泽东的在他的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就有过3次所谓的“在家上学”的教育故事;民国时期诞生的大师们,很多也是“在家上学”度过了蒙学阶段,这些在鲁迅先生笔下的“三味书屋”,对此亦有过细致入微的描写。
现在孩子“在家上学”,毫无疑问,表明了家长对目前教育体制的极度不满,但是,他们的行为也是对“教育多元化”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可是,专家分析,“在家上学”违反《义务教育法》”。
中国式“在家上学”,违反义务教育法吗?
中国式“在家上学”“在家上学”,是美丽的童话吗?
中国式“在家上学”“在家上学”,能否走出灰色地带?
中国式“在家上学”“在家上学”,如何走出“桃花源”?
中国式“在家上学”“在家上学”,应如何走向规范化道路?
中国式“在家上学”“在家上学”,是国家管这个孩子?还是家长管这个孩子?
“在家上学”这一教育模式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在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这些听起来有点不好听!
事实上,“在家上学”,并没有违反义务教育法,只是孩子的教育形式发生了变化,家长亲自“操刀”当起了老师教育自己的孩子,为国家教育孩子;实际上,这是一种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只是没有像美国那样将其“规范化、制度化、合法化”。
那么,如何将其规范化、制度化,帮助其消除潜在风险,让这些行走在“因材施教”途中的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是更值得教育部门关注的一个问题。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日前教育部,只是表态称不得擅自“在家学习”,但是对于家长执意让孩子离开学校在家教育的行为,教育部并没有明确说明要介入“制止或动用法律手段”。现在的问题是孩子“在家上学”如何界定呢?是单个孩子“在家上学”?还是多个孩子集体“在家上学”?“在家上学”的孩子如何与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接轨?“在家上学”按什么标准来衡量教育是否合格?是什么原因让孩子选择“在家上学”?叩问,缘何“在家上学”被叫停?
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行吗?请看——第二章 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行吗?
《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何方?》
目录
第一章 何谓孩子“在家上学”?
第二章 孩子“在家上学”行吗?
第三章 孩子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
第四章 孩子“在家上学”:利大于弊吗?
第五章 孩子“在家上学”:是美丽的童话吗?
第六章 孩子“在家上学”: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第七章 孩子“在家上学”:教与学理念是什么?
第八章 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第九章 孩子“在家上学”:学籍问题如何解决?
第十章 孩子“在家上学”:教育之路在何方?
【注 《敢问中国学校教育路在何方?》 系列博文 为“中国教育在线‘在家上学看上去是否真的很美?’教育人博客 ”专题 【田园泥土香教育】 于2014-4-3 23:08 首发 于 中国教育人博客 客 且 今天 修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