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19-1-21 13:37 编辑
一转眼松松已升入了四年级,开学前一天,学校还邀请我作为老生家长代表给新入学的一年级家长做了个报告。深知责任重大,花了几天几夜时间,把报告写了出来,以抛砖引玉,内容如下:
家长的发言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下午好! 我是马上要升入四年级的四(4)班刘壑松的家长。感谢中山小学给我这个机会,今天能非常荣幸地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三年前,我也和你们一样满怀着期待,坐在这个阶梯教室,憧憬着孩子的小学生活。我们家孩子谈不上聪明,也谈不上优秀,但是他做事认真、踏踏实实、为人诚恳,懂得坚持,善解人意,乐于助人···,他身上的这些品质是我所看重的。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充满艰辛也充满快乐,我和孩子一起经历着成长的快乐和烦恼。我很享受“妈妈”这个身份,孩子的每一次家长会,每一次公开课,每一次学校活动,我都愿意和他一起经历,一起品味。为了孩子,我在事业上牺牲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但是我并不后悔,我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能够有时间陪伴孩子,在精神上给予孩子鼓励和帮助,是当妈妈的最神圣的责任。教育孩子关键就在小学这几年,而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低年级,而低年级最重要的则是刚刚踏入校门的这段时期,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跨越,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在这一时期做好心理、生理上等全方位的良好过渡,使孩子喜欢上学、喜欢同学,喜欢老师、热爱学校,这就是良好开始的征兆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育儿经吧。 一、 家长以身作则,家庭教育是根本。 中国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似乎误导了很多人。于是乎,各种早教班、兴趣班、幼小衔接班,选择名校,都受到家长的追捧。家长们似乎认为把孩子往这些培训班或名校一送,就万事大吉了!自己却忙于赚钱,忙于事业及各种应酬,不关心不关注孩子的成长,只顾着把孩子的时间全部填满,把知识往孩子脑海里灌,就觉得心满意足了!实际上,家长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家庭教育。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长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即家庭、学校和社会。而家庭教育在这三个因素中是首要的。家长有修养,孩子才会有教养,没有家教的根基,一所再好的名校,一个再好的班主任,不管他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孩子在学校里出现的一切问题都会从家庭教育里折射出来。而学校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天然的学校,”但是什么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我们的孩子该怎么教?这是我们家长所困惑的。下面提几点我的经验: 1、童年之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圣人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幼儿园的孩子无忧无虑,没有学习的烦恼和压力。上了小学以后就不一样了,生活节奏会紧张起来,面对学习的压力,有些孩子就会表现得有些倦怠,失去了以往的活力。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这样会导致孩子惧怕学习。可能因为父母自己本身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我们千万不能把这种思想传递给孩子。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心。我们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在生活中给孩子提供各种事物的知识,比如在生活中融入数学,和课本结合起来,用小西红柿或葡萄或积木块给孩子做加减法,既形象又有趣。而不是让孩子面对一堆枯燥的数字加加减减,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逻辑思维的能力还比较差。另外,要学好语文,首先要引导孩子喜欢上看书阅读。家长给孩子买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绘本,让孩子沉浸其中,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事实上,孩子如果从小就喜欢上阅读,那么学习对他(她)来说必然是快乐的,学起来就会比较轻松,在家庭中制造父母与孩子共读同学的温馨和谐气氛。给孩子讲故事,并让他复述出来,就是在培养他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多用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享受学习,成就学习。孔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是这个道理! 2、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我们每一位父母,都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给了孩子,都把自己最大的能力和最好的方法,用来教育孩子。关键在于,对于生命成长的规律我们了解多少,对孩子我们真正了解多少,很多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熟悉他,但并不真正了解他。举个例子,看看现在有多少家长,盲目地不分青红皂白地不顾孩子感受地拉着孩子学钢琴、学奥数、学围棋等等等等,有没有仔细地考虑过这个选择是不是适合孩子呢?有多少孩子是因为自己喜欢感兴趣,还是被迫安排的?怎么不见有各种各样的捉鱼、捉虫子班、玩泥巴班、种菜班?亲近自然,这才是孩子童年最喜欢的啊!家长替孩子来选择的兴趣培养方式往往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可以加分可以考级的班受到热烈追捧,没有这些“益处”只是孩子喜欢的兴趣家长是不太愿意培养的。其实,这是以“教育”的名义摧残孩子! 我们应该要爱孩子本来的样子,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要学习和尊重儿童在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并做出相应的引导。只有学会尊重,才能够对孩子的成长提供助力,不然就是阻力。
3、关注孩子的内心,实施爱的教育。 现今社会的日趋功利化大环境导致一些父母只关注孩子考试的成绩,孩子考得好就大肆奖励,而且一般都是物质奖励,要什么给什么;一旦孩子考得不好就动辄打骂,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使孩子成为“物质的巨人,精神的矮子”。而平时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都不闻不问。殊不知,您今天对孩子简单粗暴,等孩子长大了他同样也会用功利的方式来对待您。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庭教育应内化为情感的教育,心灵的教育,父母对孩子内心的关注远胜于对“成就”的关注是一种真正的爱的反映,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情感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基础。有的父母常常抱怨孩子不听话,那通常是因为缺乏互相理解的基础或是您爱的方式不对。家长们每天可以抽5-10分钟和孩子聊一聊,比如“今天同学之间都玩了什么游戏?”“今天老师表扬了谁?你受到表扬了吗?”“你在学校开心吗?有没有什么疑惑需要妈妈帮助的?”等等。问题尽量传递正能量,从父母的问题中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个优秀的孩子,总是受到大家欢迎,受到老师表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心理暗示,让孩子在“好学生、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孩子在表述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倾听,不管他说了什么首先不要评判,可以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发生和经过。观察孩子有没有不良的观点,要及时予以纠正。 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角色是多重的,既是孩子的长辈、老师,又是孩子的朋友和伙伴,父母要学会“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蹲下来讲话是一种尊重和换位思考。试着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和问题。抱起来交流是一种接纳。我可能不认同你的行为,但我永远爱你这个人。牵着手教育是一种身体力行的榜样示范。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要先做到,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家校配合,理念一致,注重沟通。 培养孩子是学校、家庭、孩子自身三者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父母与孩子、父母与老师,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三角沟通是要经常演练的,我一直认为,没有沟通的教育是失败的。 首先,父母在选择学校之前要了解这所学校,中山小学是我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关注的,经过多方打听了解、比较,并亲自找校长与老师交流,非常认同中山小学的教学理念——顺天至性、天人合一。能遵循这样教育理念并贯彻实施的学校真的是凤毛麟角,实属不易。一开始,我和很多家长一样,觉得“顺天至性,天人合一”这么好的理念也许也只不过是喊喊口号罢了,但是经过孩子这三年的学习经历,我可以毫不夸张地告诉大家,你们选择中山,真的是选对了!现在还有很多人问我,如果有条件给你孩子去上名校,你会让孩子去上吗?我会义无反顾地回答,中山就是我孩子最好的母校,我绝不后悔!这里丝毫没有吹捧的意思。中山小学的老师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一定是最负责任的,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勤劳朴素,整个学校给人感觉正气凛然,非常有凝聚力!现在社会上非常敏感的一个话题即过年过节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的这种不良风气,在中山是绝对没有的。在中山老师反过来给学生送礼,每到六一儿童节和教师节,老师都会挑选精美又实用的礼物送给孩子,我还记得今年的六一节老师送了每个同学一支钢笔。孩子们把老师送的礼物都是为珍宝,用起来都小心翼翼的,写字写得也格外认真!这份暖暖的师生情谊,真的令人感动! 我孩子刚上一年级,班主任老师就给大家建了一个班级群,还告知了手机号码和校讯通,鼓励家长主动与老师沟通。仅建班级群这一条,据我所知很多学校的老师就做不到,据家长于千里之外,无法与老师很好地沟通。有了这个群,我们就可以在群里给老师留言,老师忙完看到了就会及时回复,也可以就自己孩子的问题单独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老师都是非常主动热情地和家长交流。家长和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认识和交流。我和班主任及各科老师就是通过QQ群的方式,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 老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特别是小学老师,责任极其重大,因为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是一座楼房的地基,地基打得有多深,决定着楼房盖得有多高。教书育人,育人在先,从小给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先成人,从小学会做人的道理,比学习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教师自身的言行品质就在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们,中山严谨的教学,朴实的校风,不管评奖评优,都是在公平公正的民主氛围中。孩子们享受着在学校的每一天,我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都洋溢着开心的笑脸,跟我分享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我觉得很知足。 家校配合,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意识到,家长是积极的参与者甚至是组织者,而不是被动的旁观者。中山小学是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学校有曲径探科园和今年上半年刚刚建成的投资百万的“生命科学馆”,都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并实实在在地用于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孩子们在这里开启了探索科学的人生旅程!学校定期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施展才能和本领的舞台。家长们就要配合学校,积极准备,热情参与,不管结果如何,参与的过程就是孩子成长中留下的深深脚印。我家孩子一年级参加了“小小达人秀”,被评为“文艺标兵”;二年级参加了“才艺大比拼”并代表学校获得了秦淮区比赛一等奖;三年级参加了科技舞台剧《小水滴的神奇旅程》,并代表年级组参加了学校的汇演暨生命科技馆的开幕式。这些活动大大地锻炼了孩子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和团队合作能力。我家孩子生性是比较胆怯的,也羞于表达自己,但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大方自信了许多,现在也敢主动和老师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上课举手发言也更积极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孩子小学生活难忘的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远比考试得100分要难能可贵。
三、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学上有句名言叫做“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孩子越小的时候就越需要父母的陪伴和言传身教,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要从一开始就抓,从每一件小事抓起:握笔的姿势、写字的端正、认真的态度,自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坚持和毅力等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叫情商比智商的培养要重要得多,也是最终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的。 1、培养孩子要抓住时机,从每一件小事抓起。 教育的过程就像放风筝,刚开始要拉着、扯着一起跑,等飞到空中,就要放手,轻轻地带着、注视着,陪伴着,然后完全放手,只是心灵的陪伴。因此,刚上小学的这一阶段就是要父母“拉着扯着一起跑”的时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生。比如正确的握笔姿势可以大大提高写字速度,字也容易写得漂亮;标准的坐姿可以保护孩子的眼睛、预防驼背;做完作业就及时整理学习用品和书包,养成整齐有序的习惯,也不容易忘带东西。但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家长和老师时时提醒和督促。做父母的更应该在刚开始就尽自己的责任去帮助孩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的时候抓习惯,以后就会很省心。等孩子长大才发现孩子身上一堆坏毛病的时候,想抓也很困难,想管孩子也不听你的了,因为已经定型了。所以教育孩子要抓住时机。 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一些具体的办法供大家借鉴。比如我会拿一本台历专门记录孩子的各类习惯,一天最高得五颗星,第一颗星代表早晨起床洗漱吃饭又快又好;第二颗星代表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第三颗星代表练钢琴、小提琴认真自觉;第四颗星代表作业写字端正,又快又好;第五颗星代表自己收拾整理书包按时上床睡觉。每天打五角星记录,一个月以30天为例,达到150颗星就给一个小奖励,这样的奖励就是孩子通过努力获得的。我觉得不要以考试的分数来奖励,要重过程不重结果。如果孩子的努力已经很到位,而考试成绩并不理想,这个时候不能打压孩子,要帮助他分析原因战胜困难。 2、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并用。 首先解释何为赏识教育。很多家长认为赏识教育就是无条件地表扬孩子,这是一种误解。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不要盲目攀比),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快乐并带给别人快乐,用赏识的目光看待世界、看待生命,形成正面的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 (1)多用赞赏和鼓励的眼光看待孩子,多多引导,少用惩罚。台湾大学教授曾仕强曾经说过“孩子不是不能打,而是打一次就要让他一辈子记住”。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孩子的惩罚要慎用,用在关键处,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不需要打骂。除非今天孩子偷了别人的东西,或者对亲人、长辈说谎了,那是需要打的。 我们家实施赏识教育的具体做法,除了在台历上贴星星的做法,我这个做妈妈的和孩子还实行互相打分的原则,我给他贴星星,他给我打钩,我今天的态度好就打一个钩,如果我发脾气了,就打个叉。我连续得到一百个勾就可以亲吻和拥抱他。这样就对孩子是公平的,平等相待。总之多用精神鼓励,少用物质奖励,就算孩子想要礼物,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这样孩子才会去珍惜。 ( 2)挫折教育不等同于批评教育,更不等同于打骂教育。 打骂只会使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造成障碍,使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心,久而久之形成自闭、自卑、抑郁或者叛逆。挫折教育是指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孩子的潜能,以达到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特别适用于智商很高很聪明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 ,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 在现代城市里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呢?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A、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吃饭、穿衣、整理书包、记回家作业,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听说有些孩子上了小学还要喂饭,还要大人帮着穿衣服,应尽早让孩子“断奶”,这些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的让孩子自己完成,不能有依赖思想,家长只起到督促提醒的作用。并且要给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比如早晨起来自己叠被子,自己的袜子自己洗,做简单的菜,比如西红柿炒鸡蛋。从小要吃得起苦。这样孩子更能体会大人做家务的辛苦,有同理心。 B、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作业尽量让孩子自己检查,家长复查的时候规定错误不得多于三个(当然要允许孩子犯错),否则就扣星星。生活中多给孩子做选择题,少替孩子做决定。比如孩子练钢琴时,家长可以问,今天我们是先弹汤普森还是拜厄?孩子努力得到的奖励,家长可以问:你想要溜溜球,手指滑板还是陀螺?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C、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条件都太优越了,家长想进行挫折教育都很难,送他去农村锻炼是不太可能的。那家长就要从自我做起,我们小时候都没有空调,不也照样成长起来,小时候艰苦一点,对孩子没有坏处。现在孩子考大学填志愿的时候,连211、985的一流大学,都因为没有空调而放弃填报,真的是温室的花朵,一点苦都吃不起,将来走上社会更不会有出息。我们家的做法是秉承寒窗苦读的优良作风,夏天再热、冬天再冷也尽量少开空调,锻炼意志力。 自从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发现教育孩子是门大学问。我自己也是老师,当然只是钢琴老师。教育学、心理学都学过,但是当时只停留于纸上谈兵,真正做起来才发现“纸上得来终觉浅”,深知家长责任的重大,抱着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心态,一点一点完善自己。 孩子是承载着父母的希望和梦想的种子,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要精心呵护和培育。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输在起跑线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赢在终点。希望我们的家长们,一定要把眼光放长远,摒弃目光短浅的功利主义,用心陪伴孩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期待若干年后,我们的孩子都能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谢谢大家! 刘壑松妈妈 2015-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