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华钢琴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钢琴学习
查看: 29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的【拍子】和诗歌的【平仄】

[复制链接]

548

主题

2388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22:2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音乐的【拍子】和诗歌的【平仄】
作者:乐只
      我们知道,音乐是有节拍和节奏的,具体地说,一首歌的每一小节都有相同的拍子,时值也相同,如3/4拍: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3拍,强、弱、弱,(“嘭嚓嚓”),这样音乐才有规律好把握,不至于成杂音噪音,让人无所适从。如果是圆舞曲,“嘭嚓嚓”一直延伸到结束,从不改变。
       一、拍子是音乐无形的支撑,仿佛一只无形的大手,把各种音符有机的排列组合。现代乐队的架鼓手,直接把拍子给擂了出来,很“直观”,很通俗;古典音乐没有一个人专门打拍子,如钢琴独奏,不可能把节拍器也用上,并不表明音乐没有拍子,而是隐藏在音乐的演奏中,靠耳朵去感觉,需要一定的鉴赏力。
      二、虽然音乐有个死板的拍子,但是音乐本身一点也不死板,一点也不“迂腐”。在拍子这个大框架下,音符的组合是千变万化的,灵动跳跃的,比如一拍中,可以没有音符(休止符)、一个音符、多个音符组成。就说三拍子的圆舞曲,舞步也是变幻莫测的。所以,不用担心歌曲给谱完(犹如古典诗词也写不完一样)。
      自古以来,诗和歌本来一体,分离出来的“诗歌”,必然要打上音乐的烙印,这方面的研究很多,限于篇幅,无法深入介绍,本人有针对性的从近体格律诗的平仄入手,试图解答一些问题。
      格律诗的平仄,跟音乐的拍子相似,也是固定一个框架,字词就像是音符。如五言“平平/仄仄/平”,就是诗歌的拍子,是无形的大手,紧紧的把字词组合在一起。每个位置、特别是关键的二、四位置上,平仄是不能改变的(如果要改变,可以拗救),不管你用了什么字词,“平平/仄仄/平”就像是紧箍咒,如影相随。至于你是按照仄仄组词、还是按照平平组词、或者平仄、仄平、甚至单字,就看你创作的诗歌的具体情况和你掌握的技巧了。例如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是“首句仄起仄收”的五律,有固定的格式,“当春/乃发/生”就是“平平/仄仄/平”(“发”是入声,仄音)格式,详细分析——
        “发生”本是一个词,却被拆成“……乃发/生”,这是格式的需要,好比歌曲把一个词放在两个小节,那是必须的、司空见惯的,如周蕙的《约定》“远处的钟声回荡在雨里,我们在屋檐底下牵手听”就拆成“远|处的钟声回荡|在雨里,我|们在屋檐底下|牵手听……”,“我们”被活活拆成两半,把强拍“们”凸显出来,造成错落有致的音响效果。试想一下,如果歌曲的小节,都是按照词组组成,那该多死板、古板、容易、难听啊,拍子是死板的,音符却是跳动的。诗歌也一样,如果所有的诗句都是以两个字组成的词来断句,中间再在某个地方用一个字隔开,那该多无聊啊,那里还有灵动和变幻?那里还有佳句?!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来解答文友两个对联平仄问题。
    一、绿珠庙一副对联“啼鸟怨东风,十斛明珠难买恨。落花随流水,一方古井尚留香”,如果按照格律诗标准,“啼鸟怨东风”格式是“仄仄/仄平/平”,即“啼鸟/怨东/风”,注意,“东风”被拆成“怨东/风”,千万不要大惊小怪。相对应的,下联应该是“平平/平仄/仄”,看看绿珠庙下联“落花/随流/水”,第四个关键位置的“流”分明出律了。

      二、对联“梅兰芳吃饭,蒋介石喝茶”如何断句?首先要说明,对联形式很多,如果是诙谐对联,格律并不严格,不用考虑什么平仄词性;如果硬要抠,当然要套上五言平仄公式,断句为:梅兰/芳吃/饭,蒋介/石喝/茶,或者:梅兰芳/吃饭(平平平仄仄),蒋介石/喝茶(仄仄仄平平),严格来说,这副对联是不合格的。道理跟上面说的歌曲和诗歌的例子是一样的,这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艺术规范,不是什么食古不化。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不就是把“岳阳楼”断开了吗?本人曾经写的《相思树茶台》“相思/台上/茶当/酒”,也把“相思台”和“当酒”拆开,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2011年7月1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华钢琴网 ( 苏ICP备15057595号-1

GMT+8, 2024-9-28 19: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