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19-2-26 22:39 编辑
没有兴趣的特长不能长久 | 争鸣
2019-02-22 18:21特长生/艺术/成绩
文 | 吴洪彬 现在的孩子,无论文化课成绩怎样,艺体方面总有一两项特长,否则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难觅踪影,被同学瞧不起。于是家长们勒紧裤带也要花钱培养孩子的特长,问题也随之出现,孩子所学特长到底怎样,达到了什么水平?很多家长并不清楚,除了一纸考级证书,似乎没有什么别的方式能证明。孙长梅在《人民教育》撰文《休了吧,强迫式“伪特长”》,认为强迫培养出来的特长,会毁掉孩子的兴趣。李赛在《音乐周报》发表的《“伪特长”与“真特长”有何不同?》则认为:一时的兴趣也好,父母强加的特长也罢,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孩子得到了真正的一技之长,“伪特长”与“真特长”没有本质的区别。真的是这样吗?
一、不要把音乐当成临时伙伴。
笔者在接到一个新班时,都会了解一下班里有多少孩子在学乐器,每次都是呼啦啦小手举起一大片,每个班都有一大半孩子在学各种乐器,其中学习钢琴的最多。一位家长给孩子设定的目标是三年级暑假考完少儿钢琴业余十级,四年级开始专心文化课,冲刺外国语学校。不少家长都存在这样的想法,把钢琴学习当成百米冲刺,到达目标,立刻“金盆洗手”,好多拥有十级证书的学生,想让他在音乐课上现场弹奏一曲,他却说好长时间没弹,忘了。看,这就是典型的“伪特长”。
新东方创办人俞敏洪的老婆,希望女儿10岁就能考过钢琴十级,俞敏洪就问老婆,孩子在10岁的时候就过了钢琴十级,请问她以后还学不学钢琴?如果以后不学了,那10岁以前学的有什么用?如果不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伟大的钢琴家,让孩子10岁以前考过钢琴十级是没有道理也没有意义的,而且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她很可能不爱弹钢琴了。事实是,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招生,是根本不看你的考级证书的。
如果不是自身强烈的兴趣和爱好,而是在父母、老师的重压下跌跌爬爬考过十级的孩子,真正水平或许也就四五级,假设小学三年级过了十级,四年级开始停止练习,等不到小学毕业,钢琴水平就将退回零点,跟没学过一个样,这样的孩子比比皆是。
二、艺术是无法速成的。
艺术能否速成?答案是否定的,艺术绝对需要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勤学苦练。而真正具备艺术天赋的人极少,虽然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在学习音乐美术,但其中的大部分人只是学习了一点技能,还谈不上艺术,长大以后走艺术专业之路就会勉为其难。艺术的灵感也不是说来就来,而是长期积累的顿悟,“速成生”显然也不具备这种能力,就连音乐神童莫扎特自己也说:别人都认为我是神童,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创作,其实他们不知道,我花了无数时间研究各种总谱。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速成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升学,据说有的高中生高三才开始学声乐,居然也能考上高校特长生,为了这条捷径,学生趋之若鹜,家长一掷千金,也不管孩子是不是这块料。有评委说,大部分“速成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我也相信评委有这个眼光,但学校为什么还要录取这些毫无前途的“速成生”呢?只是为了扩招收学费就有点不负责任了,并且制造了一种艺术可以速成的假象,贻害无穷,好在许多高校已经停止招收特长生了。
把音乐当成临时伙伴,用速成的方式培养特长,都是学习音乐的动机和教育理念的错误。发达国家的孩子基本人人会一两件乐器,并且把这当成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就跟会玩电脑手机一样,而我们还把会乐器当成一项才能,当成胜过别人的特长,有着明显的功利性。与其捧出一张只能做摆设的十级证书,不如让孩子现场来上一段行云流水般的演奏。而要让孩子长大后随时随地都能演奏一曲,就要放慢学习速度,用心感悟音乐的美,体会音乐带来的快乐和对于心灵的慰藉。
没有兴趣的特长只是暂时的“特长”,只有把音乐当成终身爱好,让音乐相伴一生,才能使他成为让自己终生受益的真特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