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华钢琴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钢琴学习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乐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与歌之关系(十八)汉诗有五言七言,音乐有五音七音。

[复制链接]

548

主题

2390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85
21#
 楼主| 发表于 2020-7-5 08:57: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乐只 于 2020-7-5 17:48 编辑

诗与歌之关系(十八)汉诗有五言七言,音乐有五音七音。
    汉诗开头,总是一个音步、两个音节(两个字),明确这一点,十分重要。极少以半个音步、一个音节(一个字)开头,那是楚辞、汉赋、骈体文、楹联独有的。我阅读汉诗,发现两首典型的半个音步(一个字)开头的诗句:诗经《月出》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月出》“舒窈纠兮”、“舒懮受兮”、“舒夭绍兮”是不是1+2句式,以至于产生了“窈纠”、“ 懮受”、“夭绍”三个词,我高度怀疑,很可能我们一直搞错了,本来是“舒窈”、“舒懮”、“舒夭”;《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1+2句式,则是模仿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严格来说,是一首楚辞体而不是汉诗。
    《诗经》主要是四言,总是2+2的节奏;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言,总是2+3(3可以组成2+1和1+2),唐以后的六言是2+4,其实是四言前面增加一个音步,节奏又回到了四言;七言是2+5,其实是五言前面增加一个音步,节奏回到了五言;八言是2+6,其实回到了六言,九言是2+7,其实回到了七言。……如此类推,十言回到了八言(六言、四言)、十一言回到了九言(七言、五言)。偶数诗句的基础是四言,奇数诗句的基础是五言。汉诗发展,偶数诗越来越少,原因是节奏整饬单一,不像奇数诗有半个音步,可以组成更加丰富的节奏,跟音乐的“切分音”原理完全一样(附注:诗词文赋的句读,有学者比喻为“搭积木”,原理跟音乐的连线也完全一样。),楚辞、汉赋、骈体、楹联的1+2起头,也可以看作音乐的“切分音”。
    汉诗发展,固定在五言、七言,跟音乐的五音、七音是不是很相似?太对了!这是我近来的感悟,汉语跟音乐的天然关系,最根本的相通之处就在这里!
    中国音乐的生律方法是“三分损益”,西洋音乐生律方法是“五度相生”,具体不详述,可以参照我系列《音律札记》。中西生律方法大同小异,得出五音(宫商角徵羽)和七音的音乐律制,为什么理论上是五音和七音?不是四音、六音、八音、九音……?这个原理,跟汉诗是一样的。比如说,一个八度中,生律四个音,形成三个不同比率;生律五个音,正好形成大二度和小三度两个比率;生律六个音,又出现三个不同比率;生律七个音,形成大二度和小二度两个比率,这是比较理想的音阶,古人为何八度内取七个音(十二律是另外的论题),道理就在这里。高一个八度的第八个音,实际上是“宫”;第九个音,其实是“商”……跟汉诗八言(其实是四言)和九言(其实是五言)……原理相同。
    我以前感悟到,汉字是单音节,跟音乐的音符很相似,一个汉字相当于一个音符,两个不同汉字相当于两个音符,同样有音高(平低仄高)、音值(平长仄短),还有声调构成的旋律线,所以,汉字是可以直接吟唱的,不需要给汉字、汉诗、汉文谱曲,中国不会产生简谱、五线谱等西洋式的记谱法。现在,当我进一步发现,汉诗五音、七言跟音乐五音、七音存在相同原理,汉诗和音乐的天然关系就昭然若揭了。
    2020年7月5日星期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8

主题

2390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85
22#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1:36:41 | 只看该作者
诗与歌之关系(十九)写诗和写歌,本质相同。

  作者:乐只

  以格律诗对仗为例:单字是最容易对仗的,如“云对雨”;两个字难度加大,如“酷暑对寒冬”,余类推。蒙童读物《声律启蒙》就是从易到难逐渐增加数字的。
  写歌也一样。给你一个音,如简谱“1”,给一段歌词谱曲,无须考虑音高,只要节奏型,好像敲击乐,当然很容易;增加两个音“1、2”,难度加大,三个(1、2、3)、四个“1、2、3、、4”以至七个“1、2、3、4、5、6、7”,难度徒然加大,还得考虑调式、和声、和弦等等。
  汉语是单音节,独体字,一个汉字就好像一个音符,一样具有音高和音长,用汉字写诗如同用音符写歌。常见汉诗是五音和七言,等于用五个汉字(五音)和七个汉字(七音)写歌。
  所以,具有格律的汉诗不仅仅是文字诗,也是音乐谱,既是歌词亦是歌谱,中国没有简谱和五线谱这样的谱曲工具,唐朝以前就连公尺谱也没有,就是因为汉诗本身就是谱,不需要谱曲,直接就可以唱,而不是我们古代音乐落后,恰恰相反,证明了汉语跟音乐的天然联系。所以,没有汉语格律的诗,等于摒弃了音乐性,不是真正的汉诗。所以,我在以前的博文中提出,汉诗跟西洋诗是不能等同的,汉语诗人跟西洋诗人也有本质区别。
  2021年1月8日
  诗与歌之关系(二十)突然想到:中国古典诗词与欧洲古典音乐

  欧洲古典音乐发展历史,从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辉煌壮阔,影响深远;反观中国音乐,一直在单声部兜转,西洋眼里的下里巴人,总觉得中国音乐落后,无法跟西洋音乐相提并论,至今中国音乐几乎全盘西化。但是,中国“诗”就是“歌”,“诗”和“歌”不分家,汉字其实就是音符,韵文诗其实就是歌、就是曲。所以,中国音乐历史应该结合“诗”史,这样才能全面反映中国音乐历史,也就是说,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格律整饬,跟西洋诗是不能等同的,不能局限于文学领域,汉诗本身就是曲谱。从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大国”这个角度观察,中国音乐(古典诗词)也是举世闻名、影响深远的,毫不逊色于西洋音乐!
  研究中国音乐发展史,不能撇开诗歌,从诗经、楚辞、汉乐府、五言、七言、永明体、格律诗、词、曲……其实就是中国音乐发展史,可以把中国伟大诗人跟欧洲伟大音乐家相提并论(而不仅仅把中国诗人局限于文学领域),即:中国诗人不能仅仅跟欧洲诗人相比,更应该跟欧洲音乐家相比,这样才合理。如古典钢琴界普遍认为,十九世纪欧洲伟大钢琴家肖邦(波兰),其音乐风格、韵律、悲情跟中国唐朝诗人李商隐和南唐后主李煜的诗歌非常相似,被誉为“中国的肖邦”、“钢琴诗人”;欧洲有音乐之父巴赫(德国),中国有诗史(诗圣)杜甫,同样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影响深远,历史地位不分仲伯。
  2020年12月19日

  诗与歌之关系(二十一)汉语“平仄”比音乐“拍子”更复杂!

  作者:乐只

  音乐的拍子,除了规定每小节是几拍子(2/4、3/4、4/4、6/8……),还表示每小节的“强弱”律动。诗词楹联的平仄,类似音乐拍子,但是比音乐拍子含义更多。以中古音《平水韵》为例:
  一、表示音高。平声音高较低,仄声音高较高,所谓“平低仄高”。如“幸福(高)平安(低)”
  二、表示音长。平声较长,仄声较短,所谓“平长仄短”。如“幸福(短)平安(长)”。
  三、表示强弱、重轻、直曲。如“幸福(强、重、曲)平安(弱、轻、直)”
  你看,平仄除了具有音乐拍子的功能,还具有音高、音值、重轻等作用,使得独体单音的汉字就像音乐符号(音符),本身就具备乐谱基本要素,可以直接吟唱,无须另外谱曲。
  中古音存在于客家语、粤语、闽南语、吴语等方言中,用方言诵读诗词楹联,基本上具备上述平仄多种功能。而现代汉语拼音的普通话,由于声调简单、调值跨度大,丧失了大部分平仄固有的功能,失去了汉语的“声义”,仅保留了“字义”,平仄显得不再重要,不适合曼声长吟。故,不提倡用新韵作诗填词撰联,事实也证明,用新韵写不出好诗好词好联;更不可用普通话诵读和吟唸古典诗词楹联,等同于音乐唱错曲谱。
  2019年2月7日
  诗与歌之关系(二十二)古人为什么要吟诵诗文?

  作者:乐只

  这是今人很难理解的。明明念出准确读音、意思明了、听明白了,不就OK了,还要摇头晃脑吟诵干啥子嘛?本人也是带着这个疑问研究汉语声律和诗文吟诵,结合乐理和音律,结果令人惊讶,我们对汉语的了解太少了,西洋语言和音乐影响太深了,不知道汉语的神奇所在。
  汉语是单音节语言,汉字特点是一字一音节,这跟欧洲拼音语言、多音节大不相同,意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叶嘉莹先生举例“春”,汉语是一个音节,英文是spring [spr] 三个音节。单音节的汉语,好像音乐的音符。我们知道,声音有两个最重要的属性:音高、音长,学音乐要紧紧抓住这两个属性,音高有七音十二律;音长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等等。类似一个个音符的汉语,同样具有音高和音长。比如“春”,中古音是阴平,音高处在最低,类似简谱第一级“1”,“春”还是中古音“平上去入”的平声,音长较长,我把“春”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如杜甫“当春乃发生”,“春”处在诗句中的第二个字,假设为二分音符时值,入声“发”则是八分音符。也就是说,“春”要拖长,“发”要短音,如果“春”当韵脚,相当于全音符。
  你看,汉字具有音高,还有音长(音值),跟音符是一样的,你可以把汉字当作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的音符。事实上,带有中古音的方言,如本人的母语客家话,就很好的体现了汉语的音高和音值: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如念“当春乃发生”,三个音步的音高和音长是:当春(低、长)乃发(高、很短)生(低、很长)。
  也就是说,汉字虽然是单音节,但不是每个字都是一样音长的,而是有长有短,丰富多彩。
  为什么汉语要曼声长吟呢?因为声调!汉字虽然是单音节,但是还有更小的音素(限于篇幅,不展开),尤其有声调走向,类似于音乐的旋律,这是汉语最特别之处,是西洋拼音语言不可想象的。有音高,有音长,有声调,这不就是歌吗?!汉语跟音乐是如此接近,唐朝以前有“四声对五音”之说,唐朝以后有平仄,根本不需要记谱法,不需要谱曲,只要正确念出汉字的读音,就是诵读了;稍加调整,就可以吟唱了。所以《尚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限于篇幅,不展开),自从百年前引进西洋音乐和西洋朗读法,中国人再也离不开简谱和五线谱了,没有谱曲就不会唱歌了。殊不知,古人开口即唱,读书人个个都是吟诵好手。现在的朗诵,一字(音节)一顿,或者随意长短,是西洋拼音语言(没有声调,只有重音)的读书方法,失去了汉语的音乐性和声音的意义,后果就是国人离开曲谱就不会唱歌了,唱歌变成某些人的职业了,读书人每每开口五音不全了。
  至于吟诵还能体现汉字的“声义”、体现汉语文化的乐教,同样是促成汉语需要吟诵的因素,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华钢琴网 ( 苏ICP备15057595号-1

GMT+8, 2024-12-22 16: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