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19-1-15 23:14 编辑
音准是音乐专业的命脉
音的高低、长短、強弱、色彩是音乐的“四要素”,排在最前面的是高的高低。
音的高低即为音准,是学习音乐的重中之重,包括“固定音高概念”和“相对音高概念”,这两个概念在头脑中的建立,是音乐专业最重要的基础。
这一基础往往决定着学生耳朵好与不好,一付好耳朵对音乐任何专业都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
试想,一位指挥家如果耳朵不好,如何纠正出乐队的错音和判断出音准的误差?一位作曲家如果耳朵不好,如何能有丰富的内心听觉和想象?一位歌唱家如果耳朵不好,如何能避免跑调走音?一位弦乐演奏家如果耳朵不好,如何能拉得准音?一位管乐演奏家如果耳朵不好,如何能控制气息保证音准?钢琴音准虽然看似与演奏者无关,但是没有一付好耳朵就无法鉴别出钢琴音准的差异,更无良好乐感,即就是演奏者挤眉弄眼摇头晃脑,那也是做出来给人看的,实际其内心听觉是苍白的!
所以,音乐学院在选才时,是很看重这一基础的,良好的耳朵者往往脱颖而出,有些专业分数不高者甚至可能被招进去改学其它专业。因为,在一般人看来,耳朵好是有天赋的象征。
考级兴起三十余年来,琴童和家长往往只是眼盯着级别,比级别,比程度,光练手指,不练耳朵,结果是普遍错过“听觉敏感期”的训练,造就大批会弹琴的五音不全者!虽“钢琴热” 已热过三十年,但专业音乐并未水涨船高,虽然考音乐学院难上加难,但由于中国琴童普遍走的是考级路,高素质的琴童难觅,只好矮子里拔将军,致使音乐学院整体素质反而下滑,家长沤心沥血供孩子学音乐,总算孩子音乐学院毕业,却面临百分之八十改行,令人嗟叹!
这就是当今中国业余音乐教育的现状,急功近利地追逐级别,却忘掉了音乐的本质,造成学音乐的不懂音乐,音准无人问津,轰轰烈烈地制造着音乐废品,葬送了大批琴童可能的音乐前途!令人扼腕痛惜!
2015.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