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华钢琴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钢琴学习
查看: 34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知半解说音律

[复制链接]

548

主题

2390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21:2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知半解说音律
作者:乐只
一、公鸡下蛋了。
   话说当年,小说《围城》的作者、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闭门谢客,说“如果你们觉得鸡蛋好吃,为什么非要认识下蛋的母鸡呢?”。乐只有疾,好奇心特强,总想弄清楚音乐的本质。音律究竟是如何推演的?三分损益法、五度相生律、五声、七声、纯律、十二律、十二平均律……到底又是怎么回事?撩人心弦的音乐形象怎么跟干巴巴的数学联系在一起?为什么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理解音律更有优势?难道我这种“子曰诗云”、“之乎者也”的文傻,只能被动的唱歌弹琴?
  老乐是出了名的一根筋,非见一见下蛋的母鸡不可。最近穷究音律,大有斩获,听我用最通俗的口语一一道来。首先解决一个概念“频率”,对后面的理解非常关键:
  【频率】:这是物理学概念,需要初中物理学知识。(声波的)频率是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一次振动是指,从一个地方开始运动然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单位是赫兹(HZ)。空气传播声音的“声波”,本来具有频率、波长、波形、振幅、声源、音色等等特性,为什么唯独把频率拿出来呢?因为声波的频率决定了这个声音有多“高”,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高;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音就越高,注意,是声音越高,不是声音越响,这是不同的概念——音高的雏形出来了。
二、“属音”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在七声音阶(do、re、mi、fa、sol、la、xi)中,除了主音,最重要的当是属音了。什么是属音?就是第五级的音级,与主音是最和谐的,主音是父亲,属音就是儿子;主音是身子,属音就是影子,所以称为“纯五度”。有些简单的歌曲,用主音构成的一级和弦(主和弦)和用属音构成的五级和弦(属和弦),就可以给歌曲伴奏了。我教孩子吉他弹唱D大调的《祝你生日快乐》,就只用了D和弦(主和弦)和A和弦(属和弦),这两个和弦转换容易,适合初学者。
  没想到,寻找属音,远比想象的简单,古人不知道声音的本质,没有频率概念,没有物理学,不也一样找出来了?
  假如弹响一条空弦,频率(音高)是F,这时按住弦的中点再弹,我们会听到高一倍频率的2F。如吉他,弹响任意一根空弦,然后按住中点12品再弹,会发出高八度的音。也就是说,
  1、假如空弦=F ,那么, 1/2空弦=2F,弦越短,频率越高,弦长跟频率成反比。
  2、F和2F是频率翻倍关系,极度和谐,我们现在知道是高八度关系。
  3、我们要找其它和谐的音,就可以锁定在F到2F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音,只要升高或者降低一个八度,就可以在F-2F找到对应。
  刚才我们是按住中点1/2找到2F,假如我们按住1/3点(注意,此时有两个1/3点,等于把空弦分成三等分),会怎么样呢?一个点发出的频率是原来的3倍3F(因为弦长变成了原来的1/3),另一个点发出的频率是原来的3/2F(因为弦长变成了原来的2/3)。可以听得出,这两个音实际上是同音的八度音程关系,因为它们彼此的弦长也是2:1。
  用吉他第一弦演示:空弦是mi,上面1/3点是吉他第七品xi,下面2/3点是吉他第十九品xi(高八度),它们是同音八度关系。我们现在知道,mi-xi,就是E-B,是纯五度,B是E的属音。
  这样,在F-2F范围内,出现了第一个重要的频率3/2F,就在2/3弦长上,这个1.5F的音跟主音F非常和谐,仅次于2F,这个音,就是千呼万唤的属音。(下一讲,中国著名的“三分损益法”)
三、“下属音”是如何发现的?
  上一讲我们说到,按照空弦F的中点,得到高八度的2F;空弦一分为三,得到属音3/2F。假如把空弦分为四段,结果如何呢?根据我笨人经验,到这里头皮发麻了,不着急,慢慢分析:
  1、前面说到,按住空弦中点,得到相等的两段,如果把这两段再分别按住中点,不就是四段了吗?
  2、既然按住中点,得到高八度的2F,那么,2F后面的弦,我们就不用管了,只要把前面的一半空弦搞定,2F空弦就可以找到相对应的音。
  3、这一半空弦,这时被分为两段,出现了中点这个重要的音,频率是主音的4/3倍(因为弦长是原来的四分之三),我们已经知道,频率和弦长成反比,现在我们又得到一个重要的频率4/3F。
  吉他第一弦演示:空弦是mi,中点12品是高八度mi,四分之一点是第5品la。mi-la(E-A),我们现在知道,A就是空弦E的下属音。
  总结一下:频率为F的空弦,一分为二得到极度和谐的2F,一分为三得到跟空弦非常和谐的3/2F(1.5F,属音),一分为四得到非常和谐的4/3F(1.333……F),为什么把4/3F称为下属音呢?这里不得不介绍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三分损益法”。
  前面我们找属音,实际上遵循了“三分损一法”,就是把空弦平均分为三份,去掉一份,剩下的2/3弦长弹奏出来的音,就是频率为空弦3/2F倍的属音。假如把空弦均分三段后再加上一段,弦长和频率成反比,弹奏出来的音就是低八度的4/3F,这叫“三分益一法”,跟“三分损一法”正好相反。“转位”上来,就是F到2F之间的4/3F,也就是说:空弦F的1.5倍,就是非常和谐的属音;假如降低1.5倍,其实也是非常和谐的;原因就是想象把空弦F当作“那个音”的属音,“那个音”就是低八度的4/3F,将其升高一个八度,即频率升高一倍,对应的弦长就是四分之三弦长。由于4/3F是由“那个音”升高八度对应的,所以叫“下属音”。
  在钢琴键盘上,属音是主音上方纯五度的音,下属音是主音下方纯五度的音,转位上来变成了纯四度的音,是七声音级的第四级音(属音是第五级)。一个八度之间(F-2F)的第四级下属音,其实是从主音下方纯五度转位上来的。转位之前,如果把它当作主音,原来的主音变成了属音。
  此时此刻,老乐禁不住仰天长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还是社会主义,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苏灿是“乞中之霸”,终究还是乞丐。属音和下属音本质上都是主音的属音,和谐度是一样的。乐只看到有音乐教授说“实际上4/3F已经比3/2F的和谐程度要低不少了”,根据何来?
四、中国五声和西洋七声的由来。
  中国春秋时代的先人,用“三分损益法”,在一根空弦上就找到了与空弦(F)极度和谐的八度音(2F)、非常和谐的属音(3/2F)和下属音(4/3F)。聪明的古人,没有再把空弦分为五等分、六等分、七等分……这样太麻烦,而是找属音(3/2F)的属音,即“属音之属音”,肯定也跟主音(空弦)非常和谐的。也就是1.5F×1.5F=2.25F即9/4F,可是这已经超出了2F的范围,进入了下一个八度,没关系,降低一个八度就可以在F-2F之间找到一个对应,把2.25F(9/4F)的频率减半,即2.25F/2=1.125F即9/8F。把这个过程循环一遍,其实就是找3/2的3次方,就得到27/8F,这也在下一个八度中,频率减半,就得到了27/16F。如法炮制循环二遍,得到81/64F、243/128F两个音。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找到了七个音,从小到大分别是:F(主音)、9/8F、81/64F、4/3F(下属音)、3/2F(属音)、27/16F、243/128F。
  还能往下循环吗?当然可以,但是要知道,我们只是寻找跟空弦F-2F最和谐的音,只要循环到了主音F就可以了,再找下去就没有必要没有意义了。我们来计算从主音往上找到的六个音倍数(注意:暂时排除下属音),当结果大于2时就除以2,使其落在F到2F之间。下面是老乐亲自用手机计算器计算的结果:
  1、F(主音)
  2、1.5F(属音)
  3、1.5×1.5=2.25,除以2=1.125F
  4、1.125×1.5=1.6875
  5、1.6875×1.5=2.53125,除以2=1.265625F
  6、1.265625×1.5=1.8984375F
  我们看到最高的音1.8984375,接近2F了,再循环下去就超过了,没有必要和意义了。假如F=1,1.8984375÷2=0.94921875F,非常接近1了,即非常接近主音了,古人认为到这里就回到了起点。实际上,我们从结果0.94921875可以看出,其实没有完全回到起点,只要按照1.5F推算,永远也无法完全回到起点,这就是千古难题“黄钟不能还原”,最后由明朝伟大的音乐家朱载堉给完美解决。这时后话,暂且不提。
  中国古代选取了主音F、1.5F、1.125F、1.6875F、1.265625F这5个音来作为音乐的5个基本元素,名为宫、商、角、徵、羽,把4/3F(下属音)和最后的243/128F当作偏音,这就是我们民族音乐中的五声音阶(其实也是七声音阶)。古希腊的科学家毕达哥拉斯也发现“五度相生律”,跟中国的“三分损益法”找属音相似,稍有差别的是,西洋把七个音都当作正音,从低到高排列(保留小数点后3位):F、1.125F、1.266F、1.333F、1.5F、1.688F、1.898F,分别用数字1到7表示(分别唱作do、re、mi、fa、so、la、xi)。
五、中国人的“五音十二律”。
  中国古人根据“三分损益法”,找到了五音,为什么五音要称为宫、商、角、徵、羽呢(注意,是按照上古读音,不是现在的普通话)?叫猫、狗、猪、牛、羊不行吗?这里涉及到古音韵学,已故的北京大学王力教授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根据王力先生《同源字典》所立的上古声纽(声母),共分为五大类、七小类、三十三母。五大类和七小类,是根据与喉、齿、牙、舌、唇的不同发音部位相配,五大类是: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所谓自内向外。五音不仅对应五大类声母,还对应人体五脏,还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真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呀,无法一一列举,我只把五音跟古声母对应:
  宫属喉音,声音极长极下极浊;
  商属齿音,声音次长次下次浊;
  角属牙音,声音长短高下清浊之间;
  徵属舌音,声音次高次短次清;
  羽属唇音,声音极短极高极清。
  还是回到“三分损益法”。我们前面通过“三分损益法”找到最接近主音的音,频率倍数是0.94921875F,非常接近1了,毕竟是近似值,一个八度之内还好,两个八度变成1.8984375F,差得远一些了。如果乐器的音域跨越了好几个八度,那么近似值就越来越远了。不行呀,还得想办法。看来“属音之属音”循环五次找到五音还不行,要循环n次才行。
  我们已经知道,当长度减为一半时,频率将变为原先的两倍;长度增成为原先的两倍时,频率成为原先的一半。我们将这种互为二倍数的特殊比例,定义为彼此互为“八度音”。所以“三分损”(长度变为原先的2/3)与“三分益”(长度变为原先的4/3),彼此之间正是一个“八度音”的关系(4/3 是 2/3 的两倍)。由此,我们便可以从九九八十一的长度出发(F=40.5),推算由“三分损益法”求得的长度,得到了十二律。下面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律书》记载的十二律,除不尽的数字保留小数点后四位:
  黄钟:81;
  林钟(由黄钟三分损而来):81 × 2/3 = 54;
  太簇(由林钟三分益而来):54 ×4/3 = 72;
  南吕(由太簇三分损而来):72 ×2/3 = 48;
  姑洗(由南吕三分益而来):48 × 4/3 = 64;
  应钟(由姑冼三分损而来):64 ×2/3 = 42.6667;
  蕤宾(由应钟三分益而来):42.6667 × 4/3 = 56.8889;
  大吕(由蕤宾三分益而来):56.8889 ×4/3 = 75.8519;
  夷则(由大吕三分损而来):75.8519 × 2/3 = 50.5679;
  夹钟(由夷则三分益而来):50.5679 × 4/3 = 67.4239;
  无射(由夹钟三分损而来):67.4239 ×2/3 = 44.9492;
  中吕(由无射三分益而来):44.9492 × 4/3 = 59.9323;
  清黄钟(黄钟的高八度音,由仲吕三分损而来)∶59.9323 ×2/3 = 39.9549。
  注意啦,最后一个“清黄钟”的长度39.9546,与直接取“黄钟”长度的一半 40.5 仍有一段小小的差距,这就是“黄钟不能还原”的问题。因为在连乘十二次 2/3 或 4/3 后,最后的值不可能达到原始的 1/2。这又一次出现“黄钟不能还原”。虽然黄钟不能还原,却得到了十二个音,由五音变成了十二音,就是中国古代的“十二音律”,古人还把十二音律跟十二个月对应,这就更玄虚啦。
六、音阶的“大二度”和“小二度”,是靠数字说话的。
  我们前面说到,中国春秋时代先人用“三分损益法”、古希腊人用“五度相生法”找到了音乐中七个最基本元素,由七个音级又推算出“十二律。
  这七个音,我们已经知道音名的有“主音”、“属音”、“下属音”,其余四个音,西洋音乐也给了音名:
  一级:F(主音)
  二级:9/8F(上主音),在主音的上一级。
  三级:81/64F(中音),从主音到属音,三级正好在中间。
  四级:4/3F(下属音)
  五级:3/2F(属音)
  六级:27/16F(下中音),从属音到导音之间。
  七级:243/128F(导音),导出高八度的主音。
  从解释可以看出,这七个音名,其实应该叫【音级名】,还得有个音名,中国和西洋对比如下:
  宫(C)、商(D)、角(E)、变徵(F)、徵(G)、羽(A)、变宫(B)七种。
  为什么中国古人将五声称作“宫商角徵羽”,我在《中国人的“五声与十二律”》说过,是因为古音韵学把声母归结为五个发音部位,自内向外顺序和对应五声是喉音(宫)、牙音(角)、舌音(徵)、齿音(商)、唇音(羽),有意思的是,古人把音乐五声和古汉语四声“平、上、去、入”也对应起来,所谓“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
  话说回来,用“三分损益法”或者“五度相生律”推算的七声音级,每个相邻音究竟相隔多远?有什么规律呢?还是用数字说话。把七声的频率从低到高陈列出来:F、9/8F、81/64F、4/3F、3/2F、27/16F、243/128F。你会发现,一级和二级、二级和三级、四级和五级、五级和六级、六级和七级的频率比都是9/8(1.125)倍的关系,如二级9/8F×9/8F=81/64F,构成了第三级,第四级4/3F×9/8F=3/2F,构成了第五级,余类推。但是,第三级和第四级、第七级到“第八级”的频率比,却不是9/8(1.125)倍的关系,计算一下第三到第四级,第七到第八级,请做数学题:
  81/64×?=4/3    ?=4/3÷81/64=4/3×64/81=256/243≈1.053
  243/128×?=2    ?=2÷243/128=2×128/243=256/243≈1.053
  看见了吗?它们频率比是256/243(1.053)。同样是相邻的两个音,西洋音乐把9/8(1.125)倍的关系称作“大二度”,把256/243(1.053)倍的关系称作“小二度”。
  请注意啦,这里的“大二度”和“小二度”,是根据“三分损益法”或者“五度相生律”找出的七声音阶中最原始的数字,是大自然客观存在的频率比,完全是天然的,没有人工痕迹。音律往后大发展,犹如经济大发展,破坏大自然就无法避免了!(请看下一讲)
七、三分损益法=五度相生律≠纯律
  中国古人用国产的“三分损益法”、古希腊人用“五度相生律”求得音乐7个基本元素,从低到高排列是F、9/8F、81/64F、4/3F、3/2F、27/16F、243/128F,还得出了“大二度”和“小二度”的原始数据。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不是的,追求完美的音乐家,是不会停止探索脚步的。他们发现,自然七声音阶太复杂了,居然出现81/64、243/128这样的比例,它们的谐和性也不是那么好,看上去比较复杂。有人就对七个音的频率做调整,进行了简化,使用分子和分母更小的值来近似,让各个音尽量与主音和谐起来,最终得到了纯律:
  五度相生律:F、9/8F、81/64F、4/3F、3/2F、27/16F、243/128F,
  纯律:         F、9/8F、5/4F、4/3F、3/2F、5/3F、15/8F。
  纯律保留了主音、上主音、下属音、属音,修改了中音、下中音、导音,至于根据什么修改,没有必要穷究过程。我倒感兴趣,纯律的频率修改后,原来自然“大二度”频率比9/8(1.125)和“小二度”频率比256/243(1.053)还适用吗?显然,没有修改频率的相邻音频率比例是不会变的,修改频率的相邻音级,情况发生了变化,出现了10/9≈1.111、16/15≈1.067两个频率比,原来只有“大二度”和“小二度”,现在得叫“大二度”、“次大二度”、“新小二度”。这样看来,有些乐理把纯律等同于五度相生律,是不对的。
  纯律虽然比“五度相生律”简单好听,也不是完美的,不仅改变了音级频率比,也不能解决“黄钟不能还原”的千古难题。我不禁要问,根据“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十二律”,它们之间的频率比又如何?前面讲到“大二度”和“小二度”时,还来不及分析呢。化繁为简,十二律的频率是:
  F、2187/2046F、9/8F、19683/16384F、81/64F、4/3F、729/512F、3/2F、6561/4096F、27/16F、59049/32768F、243/128F。
  比较一下,原来的7个自然音都还在,只是多了5个,分别插在它们之间。把相邻两个音的频率互相除一下,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比例只有两种:256/243≈1.053(就是原来的“小二度”),2187/2048≈1.068(这被叫做“变化半音”)。也就是说,这12个音几乎可以说又构成了一个“等差音高序列”。它们之间的距离几乎是相等的。原来的7声音阶中,C~D、D~E、F~G、G~A、A~B之间都相隔一个“全音”(大二度),现在则认为它们之间相隔了两个“半音”(小二度)。
  大名鼎鼎的“十二平均律”呼之欲出了!究竟是谁求证的呢?请看下一讲。
八、改变西洋音乐史的国产“十二平均律”。
  我们现在唱一首歌,无论高八度还是用其它十一个调,听起来并不别扭,感觉是将原来的音高音程关系平移而已,调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音域。这是按照“十二平均律”制造乐器的好处,具有“等差音高序列”。那么,“十二平均律”出台之前,是什么情形呢?
  有了前面几讲,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三分损益法”和“五度相生律”生成的自然七声音阶,和进行修改微调的纯律音阶,相邻两音不是等距离的,它们之间频率的比值是不一样的,即使“十二律”,也是不等比的。这种不等比的音阶序列,是无法转调的。比如,我们想从C调转为D调,D成了主音,A成了属音,然而A音与D音的频率比就不再是严格的3/2(=1.5),而是5/3÷9/8=≈1.48,不是严格精准的纯五度,不那么和谐了,让人感觉旋律走样了。也就是说,根据“三分损益法”和“五度相生律”制造的乐器,只能弹奏一个调的曲子,要弹奏其它调,只能再造一个乐器。据说,笛子就分别做成很多不同的调。如果是钢琴,要造12台,那太恐怖啦。
  能不能制造一架能随便转调的乐器呢?前提当然是让任意两个相邻的音之间的比值都一样。
  其实,我上一讲的“十二律”,古人差点就做到了。出现了两个比值1.053和1.068,已经比较接近。“十二律”可以理解为把比值是1.125的“大二度”拆分成两份,从而变成两个“小二度”。试试看,对1.125开根号,≈1.061,这跟“小二度”比值1.053非常接近了。然而,接近不等于完全,春秋以来,多少音律家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废寝忘食,为“律”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直到明朝的朱载堉(1536年—1611年)才彻底解决“黄钟不能还原”的千古难题,摘得音乐史上的明珠。
  现在说来很简单,运用中学的等比数列公式即可。不就是在一个八度内均分12份吗?修改自然音阶的频率,将八度平均分为十二个音程相等的半音,要求这12个音,每相邻两个音之间的比值完全相等,即组成一个“等比数列”,不就OK了?这个比值为12√2(2的12次方根)≈1.05946。也就是说:
  #C的频率为C的1.05946倍
  D的频率为#C的1.05946倍
  #D的频率为D的1.05946倍
  ………………………………
  以此类推,我们就能建立起一组新的音阶。因为每两个相邻音之间的比值完全相等,所以无论转成什么调,各音程之间的比例关系也都是一样的。换句话说,C调、#C调、D调、#D调、E调……它们的音程关系,各音程之间的和谐程度都是与C调完全一样的。
  换个说法,真正的半音比例应该是2√(1/12)。如果12音阶中第一个音的频率是F,那么第二个音的频率就是2√(1/12)F,第三个音就是2√(2/12)F,第四个音是2√(3/12)F,……,第十二个是2√(11/12)F,第十三个就是2(12/12)F,就是2F,正好是F的八度。这是“转调”问题的完全解决,“黄钟”完全还原。这就是改变西洋音乐史的“十二平均律”,伟大的朱载堉用九九八十一位特大算盘,计算出12√2(2的12次方根)准确到25位数字。
  我最关心的是,“十二平均律”的纯五度和纯四度的比例还是原来的3/2和4/3吗?在自然七声和纯律中,它们可是雷打不动的,谁也不敢改动。十二平均律中的七级频率分别是:F、1.122F、1.260F、1.335F、1.498F、1.682F、1.888F。还好,在“十二平均律”中,纯五度的比例是1.498,和纯五度的比例1.5非常接近;纯四度的比例是1.335,和纯四度的比例1.333也非常接近,人耳是听辨不出来的。
  知道日历吗?人们不是按照自然的时间流逝来编排的,中间要作一些调整,于是,大月、小月、闰月都来了。这叫做“科学而不自然”,“十二平均律”就是如此。原来,有时“自然”并不“科学”!
九、自己动手打造一架钢琴。
  前面说了那么多数字演算,动听的音符后面,隐藏了数学和物理学诸多原理,一般人无需明白其原理,只要会用按照其原理制造出来的乐器即可。好比开车,不需要了解汽车是如何设计和制造的,会开车上路就OK了。老乐异想天开,很想手动制造一架钢琴。
  划时代的“十二平均律”问世后,自然五声、七声、十二律、纯律……统统歇菜,现在我们唱的do、re、mi……是按照“十二平均律”修改的,跟自然七声有差异,只不过人耳听不出来。提醒注意了,我们之前在介绍音阶时,所选取的频率F并不固定,相对应的音阶是相对音高。为了统一行业标准,相关组织规定了音乐的标准音高,就是钢琴键盘上小字一组的A音,A=440HZ,有了这个标准音高,钢琴上其它键的频率都可以按照“十二平均律”半音频率比12√2(2的12次方根)≈1.05946计算出来(略)。
  假如按照十二平均律来制造一件乐器,并按照频率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那么这件乐器上的音应该就是A、#A、B、C、#C、D、#D、E、F、#F、G、#G。如果这件乐器的音域够宽,那么就还有其它的八度音,只要按照这个次序排列。钢琴就是这样一件乐器,它总共有88个键,如果从C到B为一组来分,可分为7个完全组和两个不完全组,音域无与伦比。标准音高A音所在的组叫小字一组,C就是中央C。
  噫?只要有锤子和锉刀,制造一架钢琴似乎并不难?
十、给孩子做有趣的钢琴键盘游戏。
  用右手按下大字组的C2键(其它组也行,但是低音组效果更好),不要发出响声,左手断奏(短促有力)大字一组的F1键(就是比C2键低五度的F1键),“哇!太有趣了!”小女惊叫起来,“除了fa,还有do”。——右手明明没有弹奏C2,为什么就莫名其妙的发出声音呢?
  F1→C2是纯五度,F1是基音,C2就是属音。弹响F1时,不仅仅发出F1、C2音,还有其它泛音,只不过最重要的是属音。
  如法炮制,按顺序弹G1、A1键,结果是G1→D2、A1→E2。也就是说,F→C、G→D、A→E,七声音阶有了六个音符,加上B,就是七个音符了:FCGDAEB,简谱是4152637,分析它们之间有趣的规律:
  1、任何相邻的两个音,都是纯五度关系。如C→G,D→A,E→A,也可以在键盘上如法炮制。
  2、F→C→G→D→A→E→B,其实也是谱表升号的顺序,如A大调有三个升号,顺序是F→C→G,升B大调有五个升号,顺序是F→C→G→D→A……把顺序调个,BEADGCF(7362514),就是降号调顺序。
  前面我们通过“三分损益法”寻找属音,是用空弦、频率是F来示范的,我还用吉它第一根空弦来演示。钢琴这个庞然大物,原理也一样?呵呵,钢琴其实也是弦乐器,按下键盘,带动棒槌敲击钢绳(F3开始,有三根钢绳),加上巨大的共鸣箱,比吉它或者古琴、古筝钢丝,发出的音更响、更宽,只不过吉它等是弹拨乐器,钢琴是敲击乐器,就像敲钟一样。
  当我们弹响一根空弦时,不仅整根弦在响,弦长的1/2、1/3、1/4、1/5……也在响,也有它们自己的频率,称为泛音。以C2音为例,泛音和这个音(基音)构成以下“泛音列”:C2 C3 G3 C4 E4 G4……
  在钢琴键盘上验证一下:
  1、轻轻按下C2键,不要让小槌击弦发音,目的是抬起C2音的止音器。依次断奏“泛音列”C3、 G3、C4、E4,G4, C2键会被激发出清晰的C3、G3、 C4、E4、G4等泛音,这表明C2音包含有C3、G3、C4、G4等泛音成分。
  2、踩下延音踏板,用右手手指拨C2的琴弦,左食指轻触琴弦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处的泛音点,琴弦会发出相应的泛音。
  3、吉它有固定品位更好验证(略)。
  由基音和泛音开始,和弦、和声、和谐、不和谐、稳定、不稳定……等等音乐概念呼之欲出了。正是:
三分凭损益,五度可相生。
人世多无奈,且听天籁声。
  

        (2014年9月2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华钢琴网 ( 苏ICP备15057595号-1

GMT+8, 2024-12-22 22: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