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华钢琴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钢琴学习
查看: 422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视唱练耳教学应告别“由技入道”

[复制链接]

1382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作曲家丶指挥家丶儿童音乐启蒙教育家

Rank: 8Rank: 8

积分
3474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20:2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视唱练耳教学应告别“由技入道”原创2017-01-06任志琴音乐周报



文 | 任志琴


范·克莱本说:“我接触钢琴这个乐器的第一件事不是用手指,而是歌唱。我通过视唱来学习。当我在钢琴上演奏任何曲子之前,我的母亲都让我首先把它唱出来,这是我们所使用的一种方法,即使对巴赫的《二部创意曲》也一样。当乐句走向最高时,在制造声音上要有内在强度的感觉。我必须用‘内耳’去歌唱它,并且复制我所听到的东西;歌唱是我想要达到目的的一种最自然的方式。”圆号演奏家韩小明对如何鉴定乐感时说,用“唱歌”。在他看来,音唱准,节奏唱稳,旋律唱流畅,是最基本的乐感。如果能唱出味道唱出风格,那就算乐感很棒了。

然而,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往往将听辨节奏、音准等基本要素从实际音乐中抽取出来,进行孤立的技能性训练。对于许多半路学音乐的学子来说,这是一门很难学的技能,枯燥的练习抹杀了学子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视唱练耳课从音乐中来,本应服务于音乐,却仿效专业、理论,走了“由技入道”、“由理入道”的思维模式,忽视了视唱练耳自身的优势。

视唱练耳主要是通过理解的唱、听,培养人的感性素养,它是一门感觉课、体验课、音乐思维课,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课、技能课程。培养感性主要包括感知力的教育、情感教育和想象力三个方面。但是在视唱练耳应试化、工具化、教育关系物化的大环境下,学生不是欣赏、理解音乐的美,而是在音乐的符号中寻找音乐的元素,这是视唱练耳的悲哀。

唱和听本是身心体验乐感的源头,因此视唱练耳课就应回归音乐,“以体验入道”才是学习音乐、塑造主体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运用刺激→反应(即S—R)的公式,进行音乐认知的教学。以为多刺激就有反应,其实枯燥的、单一的刺激反应并不好,倘若在乐曲中挑选一个节奏、一个音程,反复记忆、体验,反应就会很好。譬如纯四度的记忆,用国歌的第一句“起来!”就很好记,以后听到这种声音就能认知。我们在唱视唱时不应是照本宣科地唱好每一个节奏音程,而应是理解地唱有感情地唱。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中写道:“原始人用与我们相同的眼睛来看,但是用与我们不同的意识来感知。”这种感觉的变化是不同知识背景造成的,不是单凭生理功能就能办到。由此心理学家又提出了S→O→R公式,O代表人的意识、情感,所以视唱练耳教学是知识与情感、技能统一的音乐实践课。格式塔心理学和教学经验认为:音乐的认知是整体的,这整体不但是唱名、节奏的,而且也包含了音乐的内容——情感,犹如手心手背缺一不可。然而,学生在唱视唱时并没有欣赏音乐美的意识,而是以正确再现音乐的节奏、音高为最高需求。音乐的美不同于认知的真,乐感关注最多的是音响自身,而不是音乐之外的语言理解。乐谱再现无意识就能完成,然而乐感的对象,若没有精神深处活动就不能打动自己和别人。当然基本的技能也是要学的,可以在视唱曲目中抽取难学音程、节奏进行专门的练习,和乐曲结合起来一起学,既有音乐的体验理解,也解决了技能问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唱视唱不只是唱好背会,孤立地解决视唱中的问题,而且要记住音乐的出处,什么地方、民族、作家的作品,什么风格,因为相同出处、作家同类的作品,节奏、音调上都有类似的基因,积累这些感性知识,可以为以后音乐风格的认知打下基础。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一听就能够听出来的,可是我们的许多学生,学习视唱不是为了体验、表现,而是为了应试,所以不问出处,只管赶快背会。以后遇到同类的风格,别人都听出来了,自己就是不能识别。这样的背唱价值,就太狭隘了,没有延伸。

视唱时还要注意句、段的呼吸,经常分析乐曲的结构,不但有助于理解、记忆,而且怎样的理解记忆,就会有怎样的听觉记忆。听音乐的时候就会听出乐曲的结构,就会句段清晰,有调式的凝聚力。这就是在唱中培养听的习惯,唱时经常分析,听时就会有分析的听觉。

视唱是训练乐感的最好手段,乐感不在技术而在内心视唱,有怎样的体验内心音乐,就有怎样的音乐表现。许多器乐老师给学生处理乐曲,不是启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而是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内心音乐,机械地强弱、高潮、抒情。由于是外在的,不是发自内心,所以表现的就不自然。视唱是乐感的源头,它是自己内心同化后的创造。我们应要求学生在视唱时,有理解有表现地去唱。虽然许多学生不是学声乐的,发声位置共鸣不对,但表现体验应该是有感染力的。

21世纪的视练教学,对视练教师的理论素养、技能水平、人格魅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己培养了一批视唱练耳研究生,还应培养我们的博士生,而不是普通的教书匠。视唱练耳课本身的综合性,决定了视练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会遇到各种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的层出不穷,教学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会越来越广,越来越深。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但视听优秀,而且还要有丰富的音乐实践经验,要能弹会唱会指挥;掌握作曲、美学、音乐史、心理学、律学,教育学、哲学、文学等知识,对社会环境、自然现象、现实生活、科学领域的一些动态,文艺、美术等都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它对形成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都有重要作用。如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对视唱练耳及有关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都会给学生关于学科价值的情绪感染,这种感染内化为学生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学生努力学好视唱练耳的动力。教师不仅仅是音乐知识的传授者,认知、思维技能的训练者,也是非智力、学习方法、乐感的开发者,思想品德的培养者,高尚情操的陶冶者。21世纪的视唱练耳教学应是四化的教育,即教学目标科学化、教学过程心理化、教学方法艺术化、教师素质学者化。



有音乐的地方
就有音乐周报请投稿箱:yyzb1979@163.com长按二维码 即刻关注


http://www.xici.net/b1284488/
人人都是天才  只要用心培养
汉华钢琴学堂  天才儿童搖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2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作曲家丶指挥家丶儿童音乐启蒙教育家

Rank: 8Rank: 8

积分
34744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21:24: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17-1-13 12:14 编辑

范·克莱本(1934.07.12~2013.02.27),美国钢琴家,二十世纪世界著名钢琴家之一。
克莱本一生充满了传奇式的浪漫色彩,1934年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的士里波特,十七岁前都由母亲教授钢琴——克莱本的母亲是位钢琴教师,曾经跟随阿图·弗利德海姆(李斯特的学生)学琴。
克莱本十二岁在美国国家钢琴大赛青少年组获奖,三年后进入纽约茱丽亚学院师从名师罗西娜·列文涅,1954年以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密特罗普罗斯指挥)首度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
1958年参加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荣获一等奖,蜚声国际乐坛;因为他是在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第一个美国人在苏联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因而成为美国的宠儿,在他回到纽约时,像凯旋归来的英雄一样受到市民的夹道欢迎和总统接见。
克莱本在青年时期就掌握了扎实的演奏技巧,具有简朴热情的演奏风格,在他演奏的黄金时期,有着高妙无瑕的技术、如诉如歌的音色和出神入化的音乐表现力,擅长演奏浪漫派的作品。
1962年,在德克萨斯州沃恩堡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PianoCompetition)。
范·克莱本在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中
而遗憾的是,到60年代中期他的演奏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失去了新鲜感,往往单凭直觉而又矫揉造作,声音也变得粗糙,以至他的本人的演奏,似乎只是昙花一现已成了历史陈迹。

70年代中期,克莱本忽然从音乐会舞台上引退,1987年在白宫欢迎戈尔巴乔夫的场合上演出后,克莱本成功的在莫斯科与列宁格勒举办音乐会,1994年开始中断长达十八年之久的巡回演出。
2013年2月27日早晨,范·克莱本因骨癌在美国沃恩堡的家中去世,享年78岁,这也是古典音乐界一周之内失去的第三位巨匠。
范·克莱本终身未婚。[1]




http://www.xici.net/b1284488/
人人都是天才  只要用心培养
汉华钢琴学堂  天才儿童搖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2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作曲家丶指挥家丶儿童音乐启蒙教育家

Rank: 8Rank: 8

积分
34744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21:26: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17-1-13 07:54 编辑

范·克莱本说:“我接触钢琴这个乐器的第一件事不是用手指,而是歌唱。我通过视唱来学习。

真没想到,我让学生先学一年视唱练耳课的教学方法竟与范·克莱本学音乐的路子相似,这又一次证明我的教学思路是可取的!
http://www.xici.net/b1284488/
人人都是天才  只要用心培养
汉华钢琴学堂  天才儿童搖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8

主题

23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47
地板
发表于 2017-1-12 22:29:55 | 只看该作者
      有个以范·克莱本命名的“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是比较重要的钢琴赛事,他生前就有这个比赛,能享受这个殊荣的钢琴家,恐怕没有几个。什么肖邦钢琴大赛、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是为了纪念早已去世的音乐家而设的。
      范·克莱本跟刘诗昆是同时代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他是第一名,刘诗昆是第二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2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作曲家丶指挥家丶儿童音乐启蒙教育家

Rank: 8Rank: 8

积分
34744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15:52:35 | 只看该作者
1962年,以范·克莱本命名的国际钢琴比赛启动,每4年在得克萨斯州的沃思堡举行一次,如今已发展为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齐名的国际四大钢琴赛事之一。
http://www.xici.net/b1284488/
人人都是天才  只要用心培养
汉华钢琴学堂  天才儿童搖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华钢琴网 ( 苏ICP备15057595号-1

GMT+8, 2024-6-15 16: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