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华钢琴网

标题: 介绍王之一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18-12-24 14:32
标题: 介绍王之一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21-4-17 16:27 编辑

艺术家推介|王之一,屡获国际作曲大奖,横跨古典、流行、影视领域的旅美青年作曲家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NDMyNDE2OQ==&mid=2247501008&idx=1&sn=61b99e456e32cbcb1dbcff0b25d45eff&source=41#wechat_redirect


作者: 乐只    时间: 2021-1-7 06:42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21-1-7 08:24 编辑

歌曲《青春不再来》是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话剧《二月》的主题曲,由柔石作词,王之一作曲,常石磊演唱。这个链接不用注册:
https://www.kugou.com/song/#hash=FC248E99826EFC3622A380A0A32CEA8B&album_id=40945772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21-5-11 01:15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21-5-11 01:34 编辑

心依恋_歌曲在线试听_酷狗音乐



该曲已列入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欢迎欣赏!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21-10-29 23:50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21-10-30 02:45 编辑

写给英雄的赞歌! 揭秘电影《长津湖》音乐如何谱成
关键词: 长津湖 王之一 我和我的祖国 最可爱的人
摘要:
电影《长津湖》自上映以来已经取得超过53亿元的票房,目前排在中国电影票房史的第2名,该片的观影人次也突破了一个亿。刷新了26项中国影史纪录,带热了电影市场,这部影片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制作水平都是可圈可点,日前我们...
https://www.1905.com/video/play/1548141.shtml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21-11-22 01:04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21-11-22 01:18 编辑

                         56亿票房背后,为英雄谱曲的人

2021-11-19 17



音乐人网

粉丝:7.3万文章:72


关注





热映电影《长津湖》书写中国民族精神的史诗,也代表中国电影工业的顶尖水准。很多音乐人既关注电影配乐的创作背景,同时也希望了解电影配乐背后的作者。怀着这样的愿望,我们采访了《长津湖》配乐师之一,作曲家王之一老师。

10月30日9时2分,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长津湖》累计票房超54.13亿截至今日,已到到56亿元

王之一,旅美作曲家,世界电影音乐协会会员,美国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拥有“格莱美奖”评审资格。


2014年,王之一为李健专辑《李健拾光》中的两首歌曲——《抚仙湖》和《绽放》进行编曲,入围第25届台湾金曲奖最佳编曲人。

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音乐团队成员,为世园会开幕式创作了《心底的天籁》。

2020年,他在《我和我的祖国》之《白昼流星》中的原创音乐,获得2020年好莱坞传媒音乐大奖“最佳短片原创音乐”提名。

在众多国际作曲大赛中摘得桂冠,包括马耳他国际作曲比赛、 日本Senzoku Gakuen国际作曲比赛、乌克兰施尼特克国际作曲比赛、美国“红色音符”国际作曲比赛等, 并成为这些赛事首位获得大奖的中国籍作曲家。

他的作品,电影《一生一世》和《公路美人》的原创音乐,获得第15届世界电影音乐大奖“最佳新人奖”提名,成为第二个获得此项提名的亚洲人。电影《战大理之罗马假日》的原创音乐获得2017年全球音乐大奖之“金奖”。

以下是王之一老师的讲述。

采访 | 铭基
编辑 | 艾伦


音乐之路的开始

我出生在音乐家庭,父亲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从小教我弹钢琴。

其实我的钢琴学习还挺有成效,手指机能和识谱能力都不错,以至于当年在上音附中里,我的钢琴老师鼓励我转钢琴专业。但我更喜欢创作,所以还是坚持走了作曲这条路。后来去美国留学,完成学业便回国从事音乐创作。

德沃夏克国际作曲比赛颁奖现场
我的一个重要经历是为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工作。奥运的磨炼对我之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但在业务能力上使我精进了很多,更在抗压能力、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上为我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在之后各种项目中的工作受用。



一线配乐师的工作日常

我的工作日常基本就是对着电脑,以前创作还用笔和谱纸,现在无论是做什么样风格的音乐,创作部分都可以在电脑上完成。我的音乐创作范围除了电影配乐,还包括音乐会作品,以及流行音乐,算跨界的比较多,对我而言这些只是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载体不同。


我喜欢接触和吸取不同音乐类型的养分,这对于创作者来,是拓宽视野,提升美学维度的途径。

创作电影配乐,首先需要理解电影讲述的内容,并和导演探讨音乐上的构思,以及如何用音乐来辅佐影片。通常会先创作几个主要的主题,这是代表影片性格的侧影,会做一些不同的尝试。


不要坐等灵感的眷顾
创作灵感,可能是一次偶尔的天赐,也可能是无数次尝试后大浪淘沙里的一颗珍珠。作为职业创作者,更多依靠的是技术和经验,而不是坐等灵感的眷顾。

日本国际交响乐队作曲比赛获一等奖图为参赛留念
当你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行业经验之后,你可以创造灵感。以配乐为例,成为配乐师之前,首先应该成为具备良好素质的创作者,包括对旋律、和声、配器、对位等作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当然,音乐是感性的表达,灵光乍现的时刻还是很令人激动的。

比如《长津湖》的创作之初,某一天深夜,我收到了凯歌导演拍摄的第一版初剪。在看完初剪后,我的脑袋里自然而然的飘荡出一条旋律,我赶紧坐到电脑前,用钢琴演奏记录下了这个灵感。后来,这条旋律被定为“家乡”,用在了影片开头万里认出千里,以及之后一些充满乡情的场景。所以,平时遇到灵感也一定记下来,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长津湖》是一次挑战

电影《长津湖》中我负责陈凯歌导演拍摄的部分(配乐),以及徐克导演拍摄的一些部分(配乐)。和以往工作形式的不同,在于需要同时和两位导演对接。

这是我第一次和徐克导演合作,和凯歌导演是第三次合作了。两位导演都是华语影坛的重量级人物,对音乐的设计和解读都很有见地,与他们共事对我来说受益匪浅。

鉴于影片的时长近三小时,需要数量庞大的音乐,而留给音乐制作的时间又很紧迫。所以在高强度的时间表里,顺利完成所有的音乐是很有挑战性的。


非科班出身能成为配乐师吗?

配乐是用音乐服务于某个媒介,所以成为配乐师之前,首先应该成为具备良好素质的创作者,包括对旋律、和声、配器、对位等作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是否科班出身不是衡量优秀配乐师的标准,关键还在于个人的才华和能力。多学习,多积累经验,有自己的思考,勇于探索,对创作保持热情。

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音乐行业也是冲击巨大。然而国内的抗疫工作在全世界屈指可数的成功,让我们的艺术家和艺术产业有条不紊的恢复。我们的创作者应该珍惜当下的环境,潜心写出更多的佳作。





作者: 乐只    时间: 2022-1-16 05:58
王之一如能把中国古琴名曲《广陵散》改编成钢琴协奏曲,其效应堪比《黄河协奏曲》。上海音乐学院有龚一、戴晓莲等古琴名家,苏州有发达的古琴文化,可以找到很好的合作者。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22-2-8 22:13

作曲家王之一配乐作品合辑:
https://www.iqiyi.com/v_19rt1l69g4.html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22-4-1 23:28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22-4-2 22:07 编辑

王之一为2017江苏发展大会创作的主题歌《家在江苏》:

https://y.qq.com/n/ryqq/songDetail/002DhuzW0R4JZj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22-4-2 23:06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22-4-2 23:08 编辑

王之一为电视纪录片《西泠印社》创作的主题歌《湖山记》(获第十一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音乐音响奖提名奖)

https://www.ixigua.com/6625829234461901325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23-5-24 19:49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23-5-25 03:22 编辑

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音乐奖颁奖现场王之一获奖感言:https://v.qq.com/x/page/e3515qjobtm.html
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电影音乐:《长津湖》王之一、梁皓一、...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电影音


作者: 乐只    时间: 2023-5-25 16:43
王汉华 发表于 2023-5-24 19:49
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音乐奖颁奖现场王之一获奖感言:https://v.qq.com/x/page/e3515qjobtm.html
第 ...

祝贺!王之一越来越帅气。他写的《长津湖之兄弟情》,我经常弹奏,配上歌词《远游》自弹自唱。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24-2-9 13:24
                           “一曲三连” 作曲家王之一连获国际大奖

凤凰网娱乐02/09 10:51凤凰网娱乐官方账号  来自北京市

12.1万阅读


  近日,作曲家王之一凭借他的器乐作品《Where the Heart Is》(中译名:情深的地方)囊括三项国际音乐大奖,引人瞩目。该曲先于去年12月获得美国阿卡德米亚音乐奖“器乐曲大奖”,评委会给出的得奖评语:“这是一首由星光般的琴键、弦乐和精心编织的旋律进行的迷人对话,令人沉思但又充满感染力。” 今年1月,该曲又获得欧洲克卢津国际音乐奖的“最佳器乐作品”。今年2月,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星光大道博庞剧院举办的2023世界娱乐大奖颁奖典礼上,这首作品再次赢得“最佳器乐作品”,引爆全场。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情深的地方》是一首小提琴和大提琴双重奏与管弦乐队的作品,在极具东方情调的旋律上,双提琴遥相呼应,彼此缠绵,通过乐队细腻的配器烘托,娓娓诉说一段情感之旅。这首作品改编自王之一在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创作的歌曲《心底的天籁》。不同于人声的表达,弦乐器的演绎更多了一份含蓄的典雅和抚慰的柔情。对于这首作品多次获奖的感想,王之一说:“一首旋律优美的器乐作品能获得如此多的奖项,说明无论何种风格或手法,表达真情实感永远应该是创作的初衷。”

  近年来,王之一的创作类型多样而广泛。在严肃音乐领域,他连续多年受邀为索契冬季国际艺术节创作作品,由中提琴泰斗尤里·巴什梅特领衔格莱美奖得主莫斯科独奏家乐团首演。委约的新作品包括《雪径》——中提琴和弦乐队,《昆曲二首》——昆曲和弦乐队,《三重舞蹈》——三把中提琴和弦乐队,以及《云海》——笛子、琵琶和交响乐队。其中,《昆曲二首》和《云海》都运用了中国元素,在艺术节上向世界观众展示了中国文化和东方情调。钢琴曲《音乐会练习曲》于2022年由钢琴家安娜·克斯丽辛娜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奏。

  在影视音乐方面,王之一的创作成果也颇为丰硕。有商业巨制电影《长津湖》、《志愿军:雄兵出击》,人文艺术纪录片《西泠印社》,还有环保司法电视剧《江河之上》等。凭借这些配乐作品,他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电影音乐奖”,全球音乐奖“金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提名、好莱坞传媒音乐奖提名等荣誉。在谈到如何游刃于不同的创作领域时,王之一说:“创作领域的差异只是题材和表现方式的不同,其出发点还是作者自身的创造力和审美。当代音乐的载体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元化的创作将更好地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
  除了在创作上的耕耘,王之一也逐渐投身于教育领域。2023年被浙江音乐学院聘为产业导师,除了开展讲座和大师班,他还带领学生参与项目的实战,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合作经验进行实际训练。2024年,他以作曲系主任的身份加入美国莱昂·弗莱舍学院,为世界各地的作曲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和教学。此外,他还是格莱美奖、世界电影音乐奖、LIT音乐奖和腾讯浪潮音乐大赏的评委。“除了写作,音乐家还可以在其他方面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包括教育和艺术推广。我很荣幸能做出多样的贡献。” 王之一说道。

  为了表彰王之一在音乐领域的杰出成就和社会贡献,他的两所母校——美国欧柏林大学和路易维尔大学先后授予他“杰出校友奖”。今年,他还被收录在具有125年出版历史的权威传记书籍《马奎斯世界名人录》中。“奖项和荣誉对创作者来说是一种鼓舞,激励我在艺术的道路上更加热情坚定地探索。”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24-4-7 00:05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24-4-7 14:27 编辑

江河之上》片头曲音乐、片尾曲《银河也泛起金色》: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 ... arch&sid_for_share=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24-6-21 22:58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24-6-21 23:11 编辑

                                                                             国际颁奖礼“一曲三连”,“六边形作曲家”王之一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 | 朋朋          编辑 | 范志辉

一开年,一位中国作曲家频繁地出现在国际音乐颁奖礼上。

先是去年12月美国阿卡德米亚音乐奖,他的作品《Where the Heart Is》(中译名:情深的地方)斩获了器乐曲类别大奖;继而在今年1月颁出的欧洲科律辛国际音乐奖,该作品又获得最佳器乐作品;2月,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星光大道博庞剧院举办的2023世界娱乐大奖颁奖典礼上,这首作品再次赢得最佳器乐作品。

而成功实现“一曲三连”的,正是作曲家王之一。

当我们回溯王之一的履历时,会发现《Where the Heart Is》只是他音乐版图中颇为精彩的一隅。多年来,他的音乐作品横跨众多领域,涵盖了严肃音乐、影视配乐、舞台剧、流行音乐和世界音乐等。

作为业内为数不多跨界广泛的作曲家,王之一如何看待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在流量时代,音乐人又该如何平衡艺术与商业价值?在中国音乐出海的过程中,我们本土的艺术家还有哪些可为?这些都是我们所好奇的。


“六边形作曲家”

在横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王之一用一首首动人出彩的音乐作品,缀连了无数个闪光时刻。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王之一创作的《开幕式迎宾曲》便响彻会场。与此同时,他还共同编配了《我和你》、《梦幻五环》、《中华礼乐》和《主火炬点燃》。

随后在流行音乐领域,他先后为林忆莲的专辑《盖亚》编写弦乐,在李健的专辑《拾光》中担任多首歌曲的编曲,为韩磊、韩雪、常石磊等歌手创作了多首歌曲。这些作品不仅在歌迷群体中口碑不俗,也在众多颁奖礼上屡获佳绩。他与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友常石磊保持多年的合作默契,从参与他的专辑制作、演唱会钢琴演奏,到担任他在《中国之星》表演时的御用编曲。

近年来,王之一在影视音乐领域的成就更显璀璨,先后为商业大片《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等制作配乐,成为媒体笔下“为英雄谱曲”的作曲家。王之一凭借前者荣获第1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电影音乐奖,依靠后者入围第11届好莱坞传媒音乐奖最佳短片原创音乐

因其在音乐领域的突出成就,王之一先后成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美国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也是国内为数不多拥有“格莱美奖”评审资格的艺术家;世界电影音乐协会会员;LIT国际音乐奖唯一的中国评委;以及腾讯浪潮评委会成员。

今年,他被收录在具有125年出版历史的权威传记书籍《马奎斯世界名人录》中。

在创作这件事上,王之一是绝对的“六边形战士”,在诸多音乐领域频繁跳跃地施展作词、作曲、编曲、演奏、制作等多项技能。但他似乎从未被不同的音乐类型所限制,反而能在“命题作文”中营造自己的创作空间,将每一首作品都印上个人色彩。

作为科班出身的音乐人,王之一熟稔于用音乐来记录和表达情绪和感受。从在音乐院校求学到成为职业作曲家的成长之路上,一段段如影随形的记忆,一次次妙手偶得的灵感,都被他捕捉下来化为生动曼妙的音符。每当面对不同的创作项目,这些平常积累的宝贵素材,往往就能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载体、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风格,编织灵感生根发芽”。

例如此次实现“一曲三连”的《Where the Heart Is》,最早可以追溯到王之一在18岁时写下的旋律。那时,他正面临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毕业,有感于将要“离开校园,飞向社会,追寻自己的人生”而完成了这首作品的最初版本,并在校园元旦晚会上与全班同学共同表演。

“它诉说一种别离、依依不舍的情感,对故乡、对成长地的一种怀恋。”时隔多年后,王之一将这首旋律重新编配,形成完整的作品《心底的天籁》,并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由童声合唱团进行了重新演绎。

在王之一看来,别离与依恋是这首旋律的底色,两个版本中情感始终是相通的。“在最初版本中,是我们对成长的校园依依不舍;在完整版本中,那些纯净美好的童声,是对成长地、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经过时间的积淀,王之一将更多的人生体悟融合在这首乐曲之中,又将歌曲《心底的天籁》改编成器乐曲《Where the Heart Is》,以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双重奏为主线,配合管弦乐队的衬托,化为一首更加含蓄和细腻的作品。“两个提琴遥相呼应,又相互缠绵,以委婉柔和的演绎,留给听众一个没有歌词限制的想象空间。”

不止一曲《Where the Heart Is》,更难能可贵的是,王之一始终在探索音乐的更多可能性。

近年来,王之一与独立音乐唱作人洪如开启了一番全新的合作。据了解,他们二人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校友,此前曾合作过洪如的单曲《如水》,这一次他们将在新专辑中开启更加深度的合作。

“我们希望在这张专辑中挥洒更多的可能性,塑造立体的音乐表述,以至于我们并没有框架出一个主题来局限方向。”洪如告诉[url=]音乐先声[/url]。今年他们将全面推进这一张专辑,“让创作与感受不断碰撞,以开放的思维去构想呈现多面的演唱”。

以音乐为容器,二人尝试装下更为多彩的艺术梦境,“不仅仅局限于情爱部分,而是放眼更加多元的主题和感悟,刻画更加丰富的情感维度。”

正如王之一所说,他期待跟有默契的音乐人,创作出让彼此都为之激动的东西。


跨界背后的审美与创造

伴随着音乐载体与媒体日益更新的发展,古典音乐往往要直面“古典音乐已死”的舆论呼声,尤其在镁光灯追焦流行音乐的大环境下,古典音乐创作者相比显得有些身处公众的视线之外。

而从古典音乐跨界到流行音乐,王之一修炼出一种“化繁从简”的音乐智慧。在他看来,不论音乐是什么风格,也不论音乐以何种形式呈现,无非“都是在12个音上做文章”。对于这个时代的创作者们,与其拘泥于音乐风格的桎梏,不如回归创作初心,用真情实感的表达来和听众共鸣。

据王之一回忆,他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阶段,正值欧美流行文化的繁荣,那时他就经常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沉浸于迈克尔·杰克逊、玛丽亚·凯莉等歌手的歌曲,以及好莱坞类型璀璨的电影。这或许也是他并不拘泥古典或流行的原因,也为后来的多元跨界埋下了种子。

在古典音乐教育和流行文化的熏陶中,王之一也对两者的关系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即“古典音乐也不过是数百年前的流行音乐”。在普通听众的认知中,古典音乐可能显得阳春白雪。但事实上,古典音乐也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我们很难将音乐一分为二,说一边是古典音乐,一边是流行音乐。当今时代,二者其实已相互影响,你中有我,在浩瀚的音乐世界里拥抱彼此。

在创作的过程中,王之一鲜少用音乐的风格给自己设限,而是乐于与演唱者、导演、艺术家等合作伙伴去碰撞和启发,让音乐中的12个乐音能够变幻出更多的新意。在实现了自己对音乐高品质的要求之后,奉献给听众。

在洪如的描述里,王之一的创作并不会去迎合潮流,而是在不同的创作经历中,用诚挚的心态去谱写一个个崭新的音乐角色。

在王之一看来,音乐人游走于多变的创作种类,类似于电影导演拍摄不同类型的电影。就像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他既能拍摄《侏罗纪公园》这样的科幻作品,也能拍摄《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人文巨著。”

在面向不同的受众时,王之一更乐于享受创作与表达的过程,相信好的作品自会有它的市场和受众。

在他看来,音乐作品是“因”,市场反响是“果”。创作者无法左右市场对音乐的评价,但可以通过自己的标准和审美将作品做到极致,反而能在流量时代,为自己的作品找到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微妙平衡。

当王之一置身于国际音乐界,他依然遵循“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迎合、不讨巧”的创作准则。在《Where the Heart Is》这首旋律性极强的作品中,他倾注了东方情调的含蓄、内敛,却又有着层层递进的饱满深情,并赢得了西方音乐界的一片赞誉。

据悉,他从幼儿时就受到父亲的音乐启蒙。在同龄的小朋友还在为课后作业而繁忙时,王之一已在父亲的规划下每天背唱一首中国民歌。直到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时,他已经背下了几百首经典民歌,并根植在他的记忆中,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他的创作。

如他所说,“每一个地方的艺术创作者,都会受到环境和土壤的孕育影响而吸收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养分。这些民歌的熏陶,使得我作为中国艺术家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让我的作品或隐或明地散发出东方的芳香。”


结语

谈及自己的音乐作品时,王之一常用的一个高频词是“发芽”。

所谓“发芽”,是一种无为而治的创作哲学,不仅仅是指音乐作品完成后的自然传播和接受过程,更是一种创作态度和方法论。在他看来,一部好的音乐作品,需要创作者全身心地投入,精心打磨和雕琢每一个细节。而完成这些之后,创作者就应该将作品交给市场和听众,让它们在自然的环境中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力。

在当下浮躁的行业环境中,如此虔诚的创作态度,实属难得。他并不急于追求短期速食的成功,而是更加注重作品的长期价值和影响力;自然也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不被外界的赞誉或批评所动摇。

这样的坚持,源自他相信好音乐自有生命,只要音乐人悉心培育,市场会静待它发芽。

排版 | A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24-6-21 23:22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24-11-21 19:52 编辑

恭喜王之一凭借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配乐荣获在上海举办的第21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 “最受传媒关注音乐”奖!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24-11-20 23:44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24-11-21 19:53 编辑

恭喜王之一凭借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配乐荣获近日在厦门举办的第37届全鸡奖最佳电影音乐提名奖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25-3-16 01:21

王之一为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花腔女高音陈小朵《呼吸云朵》个人演唱会所创作的同名主题歌:
https://www.kuwo.cn/play_detail/56628214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25-3-18 00:01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25-3-18 00:04 编辑

央视三套正在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江河之上》的音乐及主题曲《银河也泛起金色》是由王之一作曲的,欢迎欣赏!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x421C7FU/?vd_source=cee51eb7baa67e38331a0f2a1af56daf





欢迎光临 汉华钢琴网 (http://bbs.whhg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