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音乐院校每年扩招都有不少人报名,不是因为社会上储存了多少有水平的、热爱音乐的考生。人们对音乐学院和其他学院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考其他院校需要刻苦学习,记笔记弄懂一些概念、道理,需要动脑和很好的记忆力,而学音乐就像是学手艺,不用刻苦学习,在娱乐中就学会了,能掌握手艺就万事大吉。对于文化课,他们只求考及格,考完也就忘了,这是十多年艺考招生遇到的老问题。为了商业的利益,艺术院校不断扩招,每年考生不断,这才形成了如今音乐院校的“十重危机”。除了能吹拉弹唱外,这些学生的文化课、智商、情商、生活能力,在校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由于音乐教学是一对一的师徒式授课,有许多需要口传心授、肌肉感觉来掌握的知识,因此老师的广博知识、修养也至关重要。然而,现在音乐院校中有不少老师就是扩招后的毕业生,他们缺少的不只是专业理论知识,就连一些书本上、生活上的常识也常闹笑话。有些老师竟不知道某些国家的地理位置、某些省的省会城市,没有看过一本小说、人物传记、美学书籍的更是大有人在。许多人没有再学习的压力和愿望,也没有学习的时间,因为业余时间都在教校外业余学生,只是重复着原来从老师那儿学来的技术,很少联系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怎能和三四十、五六十年代老师的知识背景、师德、技术比?时代在进步,老师倒退是不行的。
如今,上百个音乐院系培养了数万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上层人才,他们只会一般的吹拉弹唱,让他们干教学行政他们没有做思想工作的素质,让他们到小学教音乐课他们没有全面的文化素养。这个事倘若不能引起关注,不仅影响专业的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的进步。音乐教育是有社会遗传的,我们不能将音乐院校变成技术技能培养的学校。
音乐院校应该是将培养人的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学校,二者既相互渗透又相辅相成。从前的专业老师,文化功底都很高,有些是从理工、化学、文学转过来的,德、艺、文都很有水平。他们培养的大都是工农兵学员,文化专业都不高,但经过四五年的学习,文化专业都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出去都是表演单位的骨干,转行也是音乐活动的带头人、组织者。
新世纪的高等教育的最大误解,莫过于仅仅把高等教育当作培养专业的教育,而模糊或是弱化了高等教育也是培养人的人文教育。他们把高等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以至于用传统经验技能和知识的方式去充当整个教育,而丢掉高等教育培养人的崇高的人文理想和深刻的人文内涵。许多老师工作后没有看过一本专业理论书籍、小说,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或有学习、充电的意识,这样的老师怎能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
学生最害怕的是写毕业论文,只有这时他们才感觉自己是个大学生——平时很少看书学习的他们,对文化课得过且过,写论文时才感觉文化修养不够。理论被他们视为空谈,这是学生们对理论的根本性误解。理论是思想中把握到的现实,以概念的逻辑体系所表述的现实。离开理论,人们就无法对事物做出普遍性、本质、规律和必然的解释。我看过许多自费出版的所谓专著,里面有很多有理论而无思想的长篇论述,而没有用自己的视角、观念。一些人已经习惯于这种照本宣科的研究方式、写作方式。看到他们的论文装帧十分讲究、庄重,打开一看到处是不流畅晦涩的文字,甚至抄袭的痕迹。
我听过一些表演专业老师的课,大都是这里抒情一些,那里激情一些,手腕、指尖不要塌下去,放松不要紧张等,大都语言直白,缺少比喻、诗性、想象力的语言。天天都说着那几个词,哪还有新思想、新行为?只有具备创造思维和文化底蕴的老师,才会出现新的观念客体、教学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的博采广视、人文修养。
音乐作品是两种功能形式的结合,一种是语义学信息,一种是美学信息。倘若一段音乐有思乡的联想,老师有文学的情怀,就会脱口而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的表现力,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自己唱得好并不等于教得好,教学要有方法要有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也不能保证学生就能学好。有时学生会有各种思想、学习态度问题,要当一个好的专业老师,更需要专业以外的许多能力,要提高就要不断地学习。
文 | 任志琴
乐只 发表于 2017-2-19 22:53
当年老乐拼命读书考大学,拿了本科毕业证书,好不得意。没想到,随之函授、自学考、电大……很快身边 ...
王汉华 发表于 2017-2-20 00:26
确实如此!
当年我考进西安音乐学院时一年总共只招20来个人,现在扩招,据说武汉音乐学院一年招到5000 ...
乐只 发表于 2017-2-20 04:47
有个年轻的钢琴老师,是武汉音乐学院毕业生,跟我说,他班上有的同学,599也没弹好,就混进音乐学院来了 ...
欢迎光临 汉华钢琴网 (http://bbs.whhg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