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华钢琴网
标题:
学校是社会化的必经阶段么?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16-12-23 21:28
标题:
学校是社会化的必经阶段么?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16-12-23 21:30 编辑
学校是社会化的必经阶段么?
腾龙横空原创,欢迎加入在家上学联盟群(53578375)参与讨论
人们普遍认为,学校是孩子社会化的必经阶段。社会化,普通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人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儿童社会化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用弗洛伊德的话说,社会化就是个人学习控制天性的冲动,就是“把野兽关到笼子里”,有报道说的狼孩猪孩等就是没有经过社会化的结果。
因而,社会化是个主动和被动的过程。我们一直认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会化的环境,为孩子成才设定了一定的社会标准、角色技能,孩子通过学校的强制的约束,将这部分社会的标准内化,认同自己的角色,从而很好的达到社会化的结果。
事实上是这样么?
当学校教育越来越模式化、标准化,教育的目的也被当今社会的浮躁所改变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的学校其普遍意义上的人格培养的功能,已经转变为类似于西方教育的机器化大生产,塑造的,只是符合学校内的“社会规范”、内化了学校内的“社会价值”、以及学校得到的仅仅是学校内的“角色技能”。而这部分的社会规范、社会价值、角色技能,是严重有问题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仔细看看现在的学校,看看学校内的规范、价值体系、教授的技能,我们就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了。
中国目前的大部分学校,规范是“听话”,价值是“高分”,技能是“考试”,这样的一个社会化的环境,造成的社会人,能符合社会的需要么?与社会所真正需要的独立人格的需求一致么?
再来看看我们的社会人吧!成人的社会是多种多样的,普遍的规范是遵纪守法,同时还存在着很多隐性的社会交往的规范,比如互帮互助,比如尊老爱幼,比如人人平等。价值体系,更是多种多样,也存在着金钱至上,同时也有尊严、自由更重要等等。技能,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只要你有一技之长,终有用武之地,比会考试,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的,是独立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技能。而所有这些,有一个前提,必须是个体主动地适应和内化的过程。试想,一个高度集权的、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完全被剥夺的环境,能够给到孩子这样的机会么?唯一给到的,可能是痛苦的自我否认,尚未飞扬就已先扼杀的天性、自我意识。
这几年,我一直在家做教育。一直观察,我的孩子,和那些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区别。因为缺乏适龄的交往对象,环境又是多种多样的,孩子既非常渴望与人交流,又有充分的自由去选择交往的对象,因而他学会了和各种年龄、各种身份的人交流,其人际互动毫无困难,自如的甚至超过我们成年人。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会愿意把自己困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的,每个人都渴望交流,当家长能够提供一个足够安全的内在支持的时候,孩子自然地、主动地会与人交往。不要限制孩子,你会发现,很多时间他会主动找阿姨叔叔,爷爷奶奶说话的,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不存在很多人所担心的,孩子缺乏人际互动。恰恰相反的是,孩子因此而获得了更多种多样的人际交流的机会。
反观进入学校教育的孩子,相信在没有进入幼儿园之前,他们也是这样的,但是上学之后,就出现了分水岭。他们放了学,只会去找自己的同学玩,非同学不理。他们的交往圈,逐渐越来越狭小而困顿。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因学校的框,反而变得越来越差。不少父母肯定深有感触的是,当你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外出的时候,孩子对周围的陌生人,是冷淡的、无趣的,甚至只顾着自己玩自己的游戏。即使遇到个别感兴趣的,也少有人知道,该如何去接触、了解。
在家的孩子胆子越来越大,上学的孩子胆子越来越小,眼睛里的灵性越来越没有。
再来看,所内化的社会规范、所学习的社会技能、所认同的社会价值,又有什么不同呢?
由于在家教育的孩子,所接触的是真实的社会环境,当父母的干预尽量减少的时候,孩子自然在与人交往中,逐步接触到真实的社会规范。同时,也发展出自己的与人交往的社会技能。认同的,是自然而然的人性的价值体系。我的孩子,因为渴望与人交流,他会主动去与人分享。又因为自己经常会感受到来自周围人的宽容、友善,他自然的学会了宽容他人,尊老爱幼,体谅体恤别人。这些都是他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一起玩的孩子都上学了,他才会去渴望与别人交流,才会去珍惜友谊,才会去主动宽容别人。
但是在学校里面的孩子呢?由于规范是老师定的,技能是必须被动接受的,考好试拿高分是唯一的价值,他们变得冷漠、自私、说谎、讨好、分裂。那种冷漠,让人心寒哪。看看这些年的青少年犯罪的事件,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当孩子的心性还没有完全的成熟,他们是没有能力来反抗学校的很多不合理的规范和整个整个学校内的氛围的,那么这种东西往哪里去呢?恐怕只有通过分裂的人格和行为来实现了,比如说谎,比如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小群体内的从众压力,是非常巨大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家好好地孩子,到了学校,就跟着混小团体,就一起欺负同学,就学会说谎和作弊等等。
很多人会说,还是父母的教育为主,还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重要。可是,进了体制,不要说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了,就连家长也没机会独立思考了,体制教育是什么?其实就是大规模的模具化生产,方形,三角形进去,全部圆形出来,什么叫独立思考,你从众如流了就不独立了。
众人皆醉我独醒,也很另类啊。但我宁愿是醒着的那个,幸好大规模同质化工业化的学校不过100年历史!而家庭教育却贯穿整个人类历史。
纵观世界上除了军队与学校类似,有很多的同龄人在一起,其它的地方没有像学校这样的大规模,换句话说,学校的形式其实是伪社会,是个虚拟的社会,所以很多学校出来的人适应社会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是一辈子的时间。这一点,很多被啃老的父母,比我们这些孩子还在学龄阶段的父母,会更深有感触吧!而在家教育,接触的是真正的社会,
如果我们可以有足够的资源,足够包容的环境,和互相支持交流,在家教育,是一个更好地途径。
补充材料:
“关于社会化的辩论”
据无数参与这场运动的人士称,在教育机构上学最为不利之处是学校所塑造出的社会行为模式。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社会化经常是嘲笑选择在家上学的人的笑柄:在美国家庭的娱乐室里教育出来的孩子怎么会知道该如何与他人相处?
罗森嘲弄地说,“我认为所有关于社会化的事情是对鸟类而言的。”她的孩子们可以毫无困难地看着我的眼睛讲话。丹尼尔清楚地向我们讲述在家上学的好处,希望知道哪家报纸愿意报道他们家的故事,并问起我的孩子的一些情况。罗森补充道,“我并不认为让丹尼尔跟30个同样是10岁的孩子们呆在一起是学会与人相处的最好方式。”
“”“”在谈到这一点时,罗森和这场运动中许多学者经常被摘引的意见一致。这些学者包括穆尔和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乌列.布朗芬布莱纳(Urie Bronfen- brenner)。与摩尔一样,布朗芬布莱纳也认为与同样年龄段的孩子们接触过多,尤其是在刚上小学阶段,会使孩子们认为同龄的孩子们就是被社会接受的典型,这会导致他们社交技能弱化、自信心减弱、失去对父母的尊重。这些发现印证了选择在家上学者的观点:他们认为有积极效果的社会化—正如一位作家所说的那样,“能够超越自我,考虑他人的观点”—的最佳学习对象是家庭内部那些关爱、支持他们的成年人。
加利福尼亚在家上学网络(California Homeschool Network)的创建者、该网络主席克里斯.卡迪夫(Chris Cardiff)的话也被多布森的书所引用。卡迪夫说:“如果由我设计一个环境以加强我的孩子的社会化能力,我绝不会提出任何与学校体制类似的设计。”卡迪夫反击了被他称作“孤立谬论”的对家庭教育的批评,认为选择在家上学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比学校的“人造”环境更贴近“真实的生活”。HSLDA发布的一篇报道称,选择在家上学的学童平均参与5.2项社区活动,如男、女童子军和四健会(4-H Club)。此外,在家施教的家长们通常认为在没有对同龄伙伴的依赖的情况下,他们的孩子们茁壮成长。苏珊. 克莱杰斯基(Susan Kle- jeski)是位5个孩子的母亲。她认为,在家上学使她的十多岁的女儿埃米莉(Emily)无拘束地在自家汽车的引擎罩下摆弄。去年,埃米莉自己制造出一架小发动机,获得两项4-H奖。由于同龄人对女孩子
“”“”“”“”“该做的事情”早有定论,克莱杰斯基怀疑在学校里同年孩子们的压力下,她女儿在机械方面的天分是否能够保存下来。
逃避恶劣的环境赞成在家上学的人认为,在绝大多数学校的
“社会压力锅”里,学术自由与博爱都无法获得发展。卡迪夫表示,许多年轻人的“病变”—包括孤独、结小圈子、欺凌弱小—与这些有毒的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此外,《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揭露,有相当多的学生早在一年级就开始成为不断发生在校园内的威吓事件的受害人。这篇报道记录了学生们痛苦的证词,他们受到嘲骂、被塞进衣帽柜、被罚不许与大家一起吃午饭,通常老师对此很少或根本不进行调解。
很明显,教育中这种令人烦恼的景象会为在家上学运动推波助澜。HSLDA负责人迈克尔. 法里斯称,他曾调查了几个家庭,它们的子女都是在学校受到人身攻击或性骚扰后开始在家上学的。法里斯还说,衣阿华州(Iowa)发生的一起事件中,校方更为关注的是保护橄榄球名星的地位,而不是遭受他性攻击的女学生的安全。法里斯还写道,科罗拉多州利特尔顿(Littleton, Colorado)的科伦拜中学(Columbine High School)发生了枪击事件后,HSLDA 的电话“铃声不断响起。”
“”如许多保守的评论家一样,法里斯认为那些令人震惊的校园暴力事件是美国“道德崩溃”的产物。他展望在家上学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一个选择或保护性的措施;它更是对一些原则的革命—类似于美国革命中推翻独裁统治—它是一条走出目前的文化“深渊”之路。
在家上学的合法性 哈里斯及其HSLDA的同事们经常引用合众国开国元勋们的原则以保护在家施教者的权利。在家上学的捍卫者们极为鄙视目前正在倡导对所有施教者实行更加严格规定的政治家们,捍卫者在对有必要
“相信公民”为培养有道德的孩子所作努力,如果说不是盛气凌人的话,至少也是情绪激昂。他们的行动得到约35位国会和州议会议员—他们本身即施教者的支持。
尽管儿童在家上学的合法性已被牢固确立,但各州法律却大相径庭。享有最大的自由的在家上学者是在少数几个州,那里他们按私立学校地位受到保护,使州政府官员无法进行干预。其中有些州,家长仅需每学年初备案即可。甚至没有大学学位的家长也可成为执教者。
这一运动的领导者们一直反对从法律上为在家上学单属一个类别,他们担心这会为“什么事都管的大哥”级机构众多干预打开方便之门。HSLDA将十多个有在家上学专门法的州视为“高度管理”,而大多数州则被列入“中度”管理的行列。HSLDA网址上记载着一些规章被撤消案件的胜利—1991年堪萨斯州(Kansas)废除对在家上学执教者证书要求的规定;马里兰州 (Maryland)和马萨诸塞州取消到家中视察的规定。胜利的单子上还包括俄勒冈州(Oregon)通过法律,允许在家上学者参加公立学校校际活动。在这一问题上HSLDA公开宣称持中立态度,但此问题在许多社区引起了激烈争论和法律争执。
全国家庭施教研究所 (National Home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NHERI])主持的一份研究发现,三个州内76%的在家上学者希望部分参与公立或私立学校的课程。在许多情况下,高中生的家长缺乏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他们正在寻求弥补差距的办法。此外,想参加俱乐部和体育运动是为了接触社会和将活动参与列入上大学的成绩单。
这类愿望遭到强烈反对。佛罗里达体育协会的一位发言人说:“不是学校的学生怎能代表它呢?”一些在家上学者认为自公立学校受益是所有纳税人的权利,但马萨诸塞州的愤怒市民的一位代表与此意见针锋相对。他说,“不承担义务就享受公立学校提供的最好的东西是不公平的。”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16-12-24 07:26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16-12-24 07:29 编辑
"由于规范是老师定的,技能是必须被动接受的,考好试拿高分是唯一的价值,他们变得冷漠、自私、说谎、讨好、分裂。那种冷漠,让人心寒哪。看看这些年的青少年犯罪的事件,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我看过这段话令人触目惊心而深有同感!这难道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欢迎光临 汉华钢琴网 (http://bbs.whhg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