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与几位教师探讨暑假里多项钢琴比赛该如何选择性地参加时,一位老教师在看过一大堆比赛章程之后说,暑假里扎堆的各种比赛,基本上都是由乐器厂商组织的,这其实只是一种商业行为,而并非艺术教育行为,目的就是卖琴,比赛的形式,只是用来打广告而已。此话一出立即遭到另一名教师的反对,他说这种活动是厂商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很多厂商的老板、负责人都有着深深的教育情怀。责任、情怀——老教师说——这是从比赛章程和宣传语里搬出来的吧?我们若要细究这些高大上词语背后实实在在的东西时,也就能看出,到底是真责任、真情怀,还是仅仅是光鲜抢人的宣传口号而已。 其一,教育作为一项系统长远的工程,绝非一日之功、一时之事,如果厂商要把自己的比赛真正定位于服务孩子的健康成长,就不会只是一届两届地办,而应该持续地、有设计地、深层次地举办,而且除了比赛,还应该有更多其它性质和形式的活动。但显然,厂商做比赛与做其它促销活动一样,都是根据市场、利润、品牌影响力等商业因素而决定的,孩子教育的系统性、恒常性与商业的周期性、波动性,在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的矛盾存在。当然,也有厂家是从教育角度出发来办比赛的,比如“星海杯”钢琴比赛从1985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六届了,它是由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性少儿钢琴赛事,发现了郎朗等诸多人才,为推动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立下了功劳。但如果是这样的比赛,才成立没几年的新公司,我们真的没有理由相信它到底能坚持多久,也无法指望它会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科学规划、精密设计举办长期系列的比赛与活动。 其二,既然是比赛,就肯定存在高下之分而评出一二三等奖来,这种高下区分在与音乐分享交流的本质属性相遇时,必然要出现问题,那就是胜骄败馁,有意无意地把比赛沦为争名夺利的工具和形式。不要说孩子在这种形式面前有意无意地被套了进去,就是家长和老师,又有几个人能够超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是不需要竞争,但现实中,我们总是把竞争弄到成王败寇一类泥泞污浊的路子上去,而并不能把竞争运用好和发挥其优质的一面。想想成年人世界里的各种竞争——哪怕下盘象棋——究竟有几个人能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其三,现在绝大多数的比赛沿用的是精英思维模式,因为选拔淘汰这样的比赛机制,注定是大多数人陪个别人玩的结果,比赛章程里不是有“发现选拔钢琴人才”等字眼吗?从人才需要的角度说,一个国家和社会并不需要多少准专业级别的钢琴演奏人才,而从提升整体国民音乐素养的角度说,最需要的是虽然手上功夫一般,但具有热爱音乐之心与欣赏音乐之力的普通爱好者。就像奥运会上拿的金牌再多,但国民体育素质不高的话,我们仍然不能说这个国家就是体育强国。那么现实情况又是什么呢?看看我们整天声讨的中国钢琴考级制度、家长的功利心态、培训机构胡来的文章以及各类呼吁和建议等就知道,当前中国广大琴童尚处在“温饱线”左右徘徊。如果置如此冷酷的现实而不顾,却光想着去选拔几个好苗子,这种不具备普遍意义的钢琴比赛,又有多少社会现实的、长远历史的、教育导向的意义呢? 综上所述,趁着孩子暑假里有时间而扎堆安排的很多比赛,只是商家的促销手段,不具备多少教育意义,也考虑不周现实情况,沿用的仍是陈旧的比赛理念,因此对大部分水平一般的琴童来说,不参加也罢。 那么,真正好的、有意义的比赛和其他活动又是什么样呢?这是一个宏大的社会与教育课题,需要教育部门的顶层设计,专家们的理论论证,广大教师与家长的理性认识,也需要广大乐器厂商的积极参与。所幸,现在已经有这样的比赛活动了,需要大家去发现,也需要大家去反思,更需要大家去行动。 文 | 王群卫 |
欢迎光临 汉华钢琴网 (http://bbs.whhg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