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华钢琴网

标题: “一流的家长加三流的老师,赛过一流的老师加三流的家长。” [打印本页]

作者: 乐只    时间: 2015-11-11 15:14
标题: “一流的家长加三流的老师,赛过一流的老师加三流的家长。”
本帖最后由 乐只 于 2015-11-11 15:34 编辑

      这话是成功琴爸刘汉先生说的,经常看他的微博,得到不少启发。原文是这样的:
      “我曾经对自己影响女儿学琴的过程及其他琴童家长对孩子学琴的影响,进行过分析评估,发现家长的认知深浅,对孩子学琴的影响远远超过钢琴老师的影响。好老师很重要,但前提是家长的认知及配合必须是正确的,否则好老师也无济于事。当下提高家长认知,其实更为迫切,因为现实中这方面因素,己经被忽视得很严重了。看着很多本来能学好琴的孩子,被家长的错误认识弄得学不下去,很是痛心!
      我的结论是: 特别在学琴初入门阶段,一流的家长加三流的老师,赛过一流的老师加三流的家长。尤其在当下好老师较为匮乏的国情下,提高家长认知,对孩子学琴的贡献,来得更快,也更容易出成果。”

      ——老乐认为刘汉先生是很有见地的,父母的素质决定孩子的高度,王汉华老师在几十年教学中甚至得出“挑家长不挑学生”的结论,在一片“天赋”、“天才”、“遗传”论调中,显得很另类。有些家长以为有钱,挑最好的钢琴老师,把孩子交给老师,孩子就可以成才了,殊不知,父母的作用是老师无法替代的,除非你的孩子天天生活在老师家里;或者,你把老师包下来,就教你家一个孩子。
      家庭的影响和作用是如此重要,我亲眼看到不少好苗子,因为父母教育不得法,眼睁睁流于平庸;多少幼儿,白白浪费宝贵的时光,错过音乐启蒙的最佳时期,父母还糊里糊涂等他长大送去学钢琴。以至于我经常发出感慨:这些孩子要是生在我家,他们都是天才!
      
      

作者: 乐只    时间: 2015-11-11 15:42
本帖最后由 乐只 于 2015-11-11 22:06 编辑

      这是我用8个节奏型,最小四分之一拍,规定和弦走向,让嫣嫣和慧慧给语文课本的古诗《春晓》(孟浩然)谱曲,然后用准确的音高视唱。这种方式,她们既喜欢,又能训练节奏、音高、和弦等乐理。
[attach]266[/attach][attach]267[/attach]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15-11-11 17:04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15-11-11 17:10 编辑

赞同以上观点!在这方面我体会深刻,请参阅我的文章<我的教琴体会>之六----成败在于家长:
http://bbs.whhgq.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42&extra=page%3D1






欢迎光临 汉华钢琴网 (http://bbs.whhg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