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华钢琴网

标题: 开卷有益,赏文析疑:朗朗是天才吗? [打印本页]

作者: 乐只    时间: 2015-9-7 05:45
标题: 开卷有益,赏文析疑:朗朗是天才吗?
      ——摘自郎国任《我和朗朗三十年》 之《朗朗的早期教育》P19-23 :
    郎朗对音乐敏感我们一点也不奇怪,家族遗传嘛。早在郎朗还没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有意识地每天放音乐给他听,进行胎教。那时候条件差,我们只有普普通通的收录机,也只是放点磁带,主要是民乐,还有收音机里的音乐节目。当时听的是中央音乐台,专门播放外国古典音乐,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不光是给他听,我自己也想听一下。
    大约在郎朗三四个月的时候,沈空文工团正式给我们分了一间房子,我们一家三口终于搬进沈空文工团大走廊。
    从那时起,我们对郎朗的早期教育正式拉开了帷幕。
    每天除了定时放音乐台的古典音乐节目,听磁带,我开始自学弹钢琴。借了本《拜尔钢琴教程》,就按照上面课程,一课一课地学和练,一直学了70多课。
    现在跟过去不一样。过去我学琴,纯粹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现在主要是为了培养郎朗。不知不觉间,我现在一切的重心,都放在了培养郎朗上。所以,我弹琴的时候,眼睛是瞄着郎朗的,看他有什么反应。我发现,郎朗对钢琴声音非常敏感,一听见我弹琴,他就眼睛突然一亮,小手开始动弹了。我要是使劲弹,他就咯咯地笑,手舞足蹈的。当然啦,钢琴声那么响,哪个婴儿听了都会有反应,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发现郎朗有音乐天分,大概是在他9个月的时候。那时候《大海呀,故乡》那首歌非常流行,收音机里老播。有一天,收音机里正在唱“大海呀,大海,就像妈妈一样――”刚唱到“就像――”襁褓中的郎朗居然接着蹦出“妈妈”的这个词和旋律,居然很准确!我听见后很吃惊,也很高兴,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能准确地蹦出下面的歌词,调子也像那么回事,这真不简单。再大一点,大约两三岁吧,我们老放磁带给他听,他的歌也唱得非常好了,他是第一个在大走廊里能完整地唱《
上海滩》主题曲的孩子,而且唱得慷慨激昂。从那以后,我更坚定了要培养他学钢琴的信心。
    在郎朗两岁多的时候,我开始教他摸钢琴。我是这么想的:以后肯定要在外面请正规老师教,但你得坐得住啊,坐得住才能往下学。
    我开始训练他“坐琴”。每次,我抱着他,坐在我大腿上弹琴,刚开始只坐5分钟,慢慢到10分钟、15分钟,我一点一点给他加码,直到40分钟。为什么要抱着他?一来他小,二来你能控制着他,不让他乱动。在孩子养成习惯之前,我觉得这样比较有效。
    小孩子一开始肯定是坐不住的。有一次他坐不住了,我那时候也比较暴躁,想吓唬吓唬他,我就把他往床上一扔。他当然吓坏了,大喊道:“爸爸,我练琴,我练琴,我好好练!”眼里还含着泪呢,又回到琴凳上,边抽搭着边弹,却一个音也不带错。那时他才3岁,就有这个斗志。关于打他这件事,我认为,打,不是目的,只是个手段,目的是要把他的神搂住,以后他就坐得住了。所以你如果打孩子,可就要注意了,不能瞎打,更不能经常打,得讲究方法。打一次就要让他记住。
    当然啦,还是要以奖励为主。我在钢琴上面放一颗他妈妈买的巧克力或别的什么,告诉他,弹得好,可以奖励他一颗。这奖励的事情,都是郎朗妈妈办的,买奖品,发巧克力,等等。这样,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效果会更加显著。爸爸妈妈都关注他弹琴,比一个人关注对他的激励作用更大。慢慢地,连他自己都知道好好弹,弹完了,自己就去拿妈妈为他准备好的那颗巧克力,然后蹦蹦跳跳地走开。奖励的方式也不一样,刚开始是巧克力,然后是画红旗,因为郎朗这孩子挺好强,精神奖励也非常有效;再大一点,就是打分,再到后面是童书和变形金刚。
    在培养孩子这件事情上,我的体会是:做家长的,必须有“四心”,就是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这四个“心”,缺一不可。首先就是要有很大的爱心,对自己孩子的爱,还有就是对孩子所学东西要有兴趣,然后要有坚定的信念。
    当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又是男孩,活泼好动是正常的。郎朗也喜欢玩儿,他喜欢玩儿玩具枪、小汽车,也喜欢出去抓蜻蜒。好在那个阶段,文工团正处于解散的阶段,我的工作基本上停了,不用上班,我有时间整天陪着孩子。他想玩儿小手枪,就给他买;想抓蜻蜓,我就带他到东塔公园去抓蜻蜒。出去玩儿的时候,也不白玩,而是趁机教他唱歌、讲故事,还教他五线谱。五线谱就是在外面学的。我们每次到一个固定的老墙上,准备了一支粉笔,在墙上画好五道线,一次教一个音符。妈妈也从小爱音乐,也教郎朗识谱唱歌,就这样一点一点,他学会了基本的识谱。
    郎朗喜欢看卡通片。有一次看迪斯尼的卡通片,出现了一辆红轿车特别漂亮,郎朗特别喜欢。我灵机一动,问他:“喜欢吗?”“喜欢。”“喜欢你就要好好弹琴,弹好了,将来去美国开红轿车。”郎朗一听,眼睛一亮:“真的?”“真的!”郎朗马上来劲了,弹得特别认真,带劲。从此,我们爷儿俩就老用“红轿车”来互相鼓劲。每次,只要我一提“红轿车”,郎朗的劲头就特别足,简直浑身是劲,坐在琴凳上,特别有表现力。
    那时候,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国门刚刚打开,我们刚开始看到国外的景象。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确实让国人有一种单纯的向往。
    郎朗那时候特别喜欢《猫和老鼠》。每次看卡通片的时候,他都不让大人在身边,而是把门插上,自己一个人看。有小朋友可以。你就在外边听吧,他准是在里边大喊大叫,又是拍手,又是跺脚,那真是全身心的投入。《猫和老鼠》是一个表现音乐的故事,乐器自己在弹奏,郎朗简直看着魔了,喜欢得不得了。
    有一天,我听见郎朗居然自己把《猫和老鼠》里边的音乐弹了下来!谁也没有教他,更没有谱子。这回,我可是真的大吃一惊!要知道,他才两岁半啊!到了这个时候,我更加相信郎朗确实有音乐天分,而且是钢琴天分!
    我更加坚定了信念,一定要好好培养郎朗弹钢琴,一定要让郎朗走向世界!



      【琴爸老乐分析】
      先说音乐神童莫扎特,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一个宫廷乐师之家,父亲是一个小提琴家、管风琴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莫扎特从小学习音乐,幼时即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天赋,他5岁开始作曲,6岁举办第一场个人音乐会,8岁创作第一部交响乐,10岁创作第一部歌剧,是不折不扣的神童。那么,莫扎特是天才吗?回答是否定的,从来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莫扎特的神迹,是从小进行音乐启蒙开发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家庭的优势。有专家分析,如果让500个幼儿跟莫扎特一样进行魔鬼般的音乐启蒙教育,也会出现莫扎特式的神童——但是,代价也是很多家庭无法承受的:单一的、纯粹的、偏执的音乐启蒙教育,舍弃了孩子其他童趣,甚至上幼儿园、上学的机会都没有,99%的家庭都会选择做平常人。
      朗朗也是如此,出生在音乐世家的朗朗,还没有出生就被父亲进行音乐启蒙,出生以后进行专业的、严格的音乐教育,九个月会“听”歌曲《大海啊故乡》、两岁半无师自通《猫和老鼠》的音乐插曲,这些“神迹”其实是水到渠成的、可以理解的,并不是什么天才,任何一个跟朗朗一样接受音乐启蒙教育的孩子,只要是智商正常者,都会表现出一些“神迹”。不仅朗朗的父亲郎国任误以为朗朗是天才,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也把这种家庭背景误以为天赋。翻开伟大音乐家成长史,几乎都出生在音乐家庭,从小接受严格的音乐启蒙,这难道不说明问题吗?
      再说到我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是天才呢?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能脱颖而出呢?孩子两岁了,我才进行音乐启蒙,之前没有一点意识——这好理解,我不是音乐工作者,父辈以上都是文盲,跟音乐一点关系也没有,孩子不是出生在音乐家庭,孩子首先先天不足。尽管如此,经过我这个业余的琴爸不够专业的音乐启蒙,孩子还是表现出一定的“神迹”:3岁就能听得出钢琴88个键;能听出和弦的任意转位、分辨出和弦每一个音;听我弹奏《月亮代表我的心》太多了,她能在键盘上把旋律敲出来;5岁时自己用五线谱写出一首简单的大谱表钢琴练习曲……试想一下,如果我是专业的音乐工作者、如果我是钢琴家、作曲家,如果我家庭是搞音乐的,如果我像郎国任一样,孩子还没有出生就进行音乐启蒙、如果我铁了心让孩子走音乐这条路、宁愿舍弃孩子其他爱好和游玩……我敢保证,中国又将出现一个音乐神童!

      我发现,音乐领域,跟别的领域有所不同,应该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改为“乐之天才,其实有种!”,这说明音乐的博大和艰深,需要从小就进行坚持不懈的启蒙教育,也给千千万万琴童家庭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绝大多数家庭都是音乐盲,隔行如隔山,无法给孩子以强有力的启蒙,不得不全依赖老师,这注定是瘸腿的,起跑线就跟“神童”不同。
      论坛王汉华老师说了大实话:人人都是天才,只要用心培养。是的,不要相信那些功成名就的音乐家所谓“神迹”,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普通人,只是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条件,有良好的音乐背景,比一般孩子接受更多、更全面、更系统、更专业的启蒙教育,如果把他们放在普通家庭,放在没有音乐背景的家庭,他们在音乐上跟我们是一样的庸人。


作者: cherrylee李老师    时间: 2015-9-7 15:11
看来郎爸对郎朗的胎教和早教还是很花心思的,确实抓住孩子的关键期,音乐天分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作者: cherrylee李老师    时间: 2015-9-7 15:17
乐只先生的点评很到位啊,理解已经是大彻大悟。
作者: 王汉华    时间: 2021-4-2 12:03
让有意培养孩子的家长先学习下!




欢迎光临 汉华钢琴网 (http://bbs.whhg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