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考级不是一种好方式 来深圳担任评委的德国钢琴教育家凯沫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钢琴考级不是一种好方式” 2007舒曼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亚太地区选拔赛的决赛已于10月1日在深圳育才舒曼艺术学校开赛,将持续到6日结束,上千名选手争夺进入明年德国总决赛的资格。国际钢琴大师凯沫林亲临深圳担任评委会主席,评选出最后赴德参赛的人选。 记者昨日专访了这位与阿力瓦迪、卡涅耶夫并称为“德国钢琴教育三驾车”的钢琴大师。今年77岁的凯沫林教授从事了50年的钢琴教育工作,他现在同时担任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学院、奥地利国立莫扎特音乐学院、克罗地亚国立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对于钢琴教育,凯沫林教授强调:如果过度强调技巧,而对于音乐的时代背景、内涵和底蕴了解不够,音乐是没有表现力的,所以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的音乐感觉和领悟力。 “希望舒曼钢琴大赛落户深圳” 凯沫林教授昨日表示,舒曼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国际顶级的钢琴大赛之一。他说,“很高兴看到这个大赛已经在深圳举办了好几届,而且前两届已经在深圳发掘出了贾志超和叶子两个好苗子。一个好的钢琴大赛将给城市带来国际知名度,并铸造城市的文化形象,我希望大赛与深圳的文化建设起到互相推动的作用,要是能把这个大赛将来永久落户深圳就更好了。”他表示,这次到中国除了当评委以外,更大的愿望是能从参赛者中发现优秀人才并带回欧洲继续深造,大赛委员会还特意接受他的建议把参赛年龄提高到30岁,“这样为院校专业钢琴学生参赛和出国深造提供更好的机会”。 “音乐背后的东西比技巧更重要” 凯沫林表示,近年来中国的钢琴孩子扬名世界,这要归功于幕后的钢琴教师,他们帮助孩子从小把钢琴基础打好,这非常重要。他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中国选手参加国际大赛,更多中国孩子学好钢琴。谈及此次大赛的评判标准时,他表示,我们更注重整体的音乐素质,让孩子们有全面的发展,这比光是谈技巧有意义得多。在他看来,如果光是机械地弹奏,而不知道音乐的深厚内涵和底蕴,不知音色处理,弹出来的东西必然缺少韵味。他坦言,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孩子弹琴的技巧好,但是如果过度强调技巧,而对于音乐的时代背景等音乐背后的东西了解不够,音乐是没有表现力的。弹奏者对于音乐知识和历史的掌握至关重要。 “别强加太多老师的东西给孩子” 当记者请他对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谈谈看法时,他非常严肃地表示:让孩子们只练固定的曲目参加考级,这不是一种好的方式。弹琴应该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要综合全面地平衡发展,而不是翻来覆去地死记硬背几首曲子。据凯沫林介绍,欧洲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考级,而是经常举办学校观摩音乐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以此检验学生们这一段时间学了哪些曲目,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演奏有针对性地发现缺点,提出改正意见。他说,舒曼音乐学校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值得推广。 凯沫林想给中国的钢琴教师一个忠告,不希望在课堂上听到他们说孩子“哪个音哪个键弹错了”,而是说“对作品演绎得如何”。他表示,对于孩子,不能强加太多老师头脑中的东西和成见。他坦言,孩子有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当然最后考音乐学院深造时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是在小的时候要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头脑中的东西,因为“音乐没有对与错,是一生中不断完善的过程”。 |
欢迎光临 汉华钢琴网 (http://bbs.whhg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