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华 发表于 2015-12-13 09:38:32

千年古琴“松石间意”

本帖最后由 王汉华 于 2015-12-13 09:44 编辑


    千年古琴“松石间意”

     □杨瑞庆    来源:搜狐音乐   2015/12/11   









http://www.51zheng.com/admin/UploadFiles/20151211121614908.jpg     当翻阅《中国通史(彩图版)》的“宋代”一章时,有一张透现灵气的古琴照片抓人眼球,艺称“松石间意”琴,俗称“东坡居士琴”,不仅看上去年代久远,而且还密密麻麻地铭刻着许多古人信息,由于弥足珍贵,故被选入一字值千金的《中国通史》中。这张始于北宋的千年名琴传承至今,过程跌宕起伏,尽显古代文人的高风亮节。
  
  苏轼选琴
  《中国通史》上的“东坡居士琴”
  古琴的原主是宋代大文豪苏轼(1037-1101),四川眉山人,自号东坡居士。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但即便如此,还是笔耕不辍,一生佳作迭出,成果累累,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享誉文坛。
  那时的文人崇尚“琴棋书画”全面发展,而琴排首位,可见琴为雅士至尊。因此,古人常将弹琴视为成名成家的必要修行。苏轼作为宋代著名文士,理所当然应该拥有一张得心应手的古琴,然后朝夕相伴。苏轼是个懂行人,对于琴器不可能信手拈来。经过权衡,终于选到了一张名琴。苏轼选中的这张琴虽然不知其历史底细,但被庄重的外观和名贵的配件所吸引,只见黑漆披身,金光内含,质感温润,美不胜收,而且还有黄金作徽和田玉作轸的装饰。当拨动琴弦,音色细腻,成为苏轼相伴终生的知音。当他年老时,就在琴背上留下了“绍圣二年东坡居士”的题刻,从此,那款大家印记引人注目,连同那张古琴也变得身价不菲。
  那时的文人欢喜为古琴起个富有想象空间的艺名,以提高对古琴的审美情趣。由于苏轼熟悉传统诗文,就为爱琴取了个“松石间意”的美名,典出南朝沈约《宋书》:“尝从太祖(指宋文帝刘义隆)登钟山北岭,中道有盘石清泉,上使于石上弹琴,因赐以银钟酒,谓曰,相赏有松石间意。”琴名直接取自诗句,听上去有唯美之感,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好琴名,因此古琴更加引来追捧。
  
       唐寅觅琴
  苏轼离世后,这张留有名人亲笔的古琴被民间珍藏。经过了元代和明初以后,此琴被苏州的一位文化名人相中了。他就是当时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1470-1524,字伯虎),他除了擅长吟诗作画外,也痴迷音乐,经常弹琴赏乐,人称“风流才子”。当他听说“松石间意”琴音色绝
  妙时,就想寻觅收藏,既为自己聚集人气,
  也为吴地增光添彩。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琴主苏轼与苏州还有着不解之缘。苏轼与苏州定慧寺的主持曾是亲密友好,所以寺中留下了苏轼刻像;苏州虎丘的五贤祠和仰苏楼都记录了苏轼的游苏足迹,并留下了“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为二欠事”,即后来皆知的“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不朽名句。唐寅终于在明代中期将那张“松石间意”琴收入囊中。
  自从唐寅收藏这张名琴后,没有据为私有在家摆看,而是拱手提供给琴友赏玩,只要经手弹奏都会生发爱意。在日后的文人相聚中,美妙的琴声常抚慰着他们孤独的心灵,特别是唐寅更是爱不释手,不但在诗中抒情、画中写意,而且还在琴背上右刻行书“松石间意”和“吴趋唐寅”的落款;龙池两侧还留下了同代好友祝允明和文徵明的题诗、画家沈周的签名,甚至还有唐寅邻居张灵及文徵明儿子文彭的笔迹。苏州文坛的多位高人又留下了曾经相伴的印迹,再为这张古琴锦上添花。
  
       怡园寻琴
  明代以后,“松石间意”琴还在吴地的文人圈子里传接,直到清末,这张名琴又有了新的归宿,最后被苏地怡园主人顾文彬(1811-1889)所收藏。怡园建于清代晚期,落成之后,江南名士常来雅集,除了研磨书画诗文外,还着力弘扬琴文化。之所以怡园的琴会兴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历代苏州文人仰慕的苏轼曾有琴诗传世:“步翠麓崎岖,乱石穿孔,新松暗老;抱素琴独问,倚窗学弄,旧曲重温。”诗中描绘的弹琴雅境,主人顾文彬十分留恋,为此,筑园时特辟“坡仙琴馆”,为琴友提供一个温馨的弹琴空间。
  由于怡园秉承以琴会友的宗旨,自然会对名琴情有独钟,那张由苏轼首用、唐寅接用的名琴自然纳入顾文彬的视线。经过一番周折后,终于让流落民间的“松石间意”琴落户顾家,随后在怡园琴会上大放光彩。为了记取那段难忘的抚琴岁月,顾文彬又将自己的大名刻于琴上,还有那时的玩琴高人,如石渠、沈竹宾、程庭鹭、陶淇陶溶兄弟等人,他们都与这张名琴有过一面之交,曾经为之倾倒、为之陶醉,所以也一一留下了他们的笔迹。
  至此,这张古琴上留下了13位文人墨客的题刻,错落有致地布满了整个琴背,这张已有近千年历史的古琴经名家弹奏、题款,已记录下吴地文人的收藏轨迹。
  
       重庆藏琴
  后来苏地战乱不断,怡园被毁,琴会销声匿迹,那张“松石间意”琴又流落在外。抗战爆发后,一些江浙古琴名师纷纷逃至重庆避难,苏地的“松石间意”琴也随一位琴友西迁重庆,才太平无事地躲过了战乱。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继承传统文化而广泛征集古琴。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里,那张命运多舛的“松石间意”琴最终被重庆博物馆收藏,应感恩那位慷慨捐出的无名人士,才使今人有幸一睹其迷人的风采。
  2010年8月14日,那张久违的“松石间意”琴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对外展出,由于首次公开亮相而震撼乐坛。有点遗憾的是,这张由苏轼首先命名的“松石间意”琴,却与后来皇室收藏的古琴重名,最后只得另称“东坡居士琴”了。
  当时北宋的东京(今开封)也制作了一张“松石间意”琴,比苏轼的“松石间意”琴晚,那是由宋徽宗赵佶御制的琴,后被历代皇室接力收藏。当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时,该琴从圆明园流出,最后被上海著名琴人樊伯炎重金购得,然后秘藏不宣。直到2010年12月5日,“松石间意”琴在北京保利拍卖,经过激烈竞价,最终以一亿多元成交,创造了世界古琴拍卖的最高纪录。现被民间收藏,秘不见人。
  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的这张同名“松石间意”琴,只是为了避免混淆,才不与御制名琴争荣,而放弃了苏轼的原来琴名,琴界索性通俗地称之为“东坡居士琴”,虽然听上去不够典雅,却多了一份亲切感。
  
       苏人念琴
  今日苏州,对彰显国风的古琴依然情有独钟,常怀念这段跌宕起伏的传琴故事。自从那张与苏州文人息息相关的“东坡居士琴”流落外地后,对它总有依依不舍的怀恋。苏州工艺美术大师金海鸥经过多次对现有古琴的内部结构和制作材料以及“东坡居士琴”中的信息的研究,终于复制了一把“东坡居士琴”。
  由于琴史源远流长,琴艺博大精深,所以于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继昆曲后又名列其中。只要了解这张“东坡居士琴”富有传奇性的收藏过程,就感动苏人念琴的悠悠情结,更感动苏人护琴的殷殷心血。从一张小小古琴的千年身世中,感受到苏州不愧为一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历史名城。




王汉华 发表于 2015-12-13 11:17:34

作者简介:杨瑞庆,江苏省昆山市文化馆研究员

乐只 发表于 2015-12-13 12:07:32

去年我在苏州,特意去苏州博物馆看了古琴。我曾经学了几个月古琴,因为跟钢琴和吉他有冲突,最后放弃了。

王汉华 发表于 2015-12-13 17:10:09

乐只 发表于 2015-12-13 12:07
去年我在苏州,特意去苏州博物馆看了古琴。我曾经学了几个月古琴,因为跟钢琴和吉他有冲突,最后放弃了。
中国古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国文人首修的技艺,丢了可惜!

乐只 发表于 2018-9-25 22:09:00

      最近又把古琴捡起来了,嫣嫣也跟着看学习。本地是没有古琴老师的,会弹古琴者少之又少,手指头也数得出来。据报道,苏州市有2.5万人学古琴,占全国学古琴人数8%,大多40岁以下。这是很恐怖的人数,从这些数据看出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

功学艳接 发表于 2019-5-21 12:56:1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年古琴“松石间意”